【荐读】天下为公——什么是孙中山真正的遗产?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终年59岁。2024年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99周年纪念日。孙中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孙中山先生的指导思想。
在孙中山理想中的未来社会里,做国家主人的是全体人民,管理国家大事的是全体人民,享受平等幸福的是全体人民,只有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从孙中山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实践而言,实际上也可以浓缩为对“天下为公”这四个字的毕生追求。
▌第一位“选举”出来的总统
孙中山作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第一位真正通过选举选出来的最高当国者。
▲孙中山着礼服像
在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时,章炳麟颇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一位置,“论功应属黄兴,论才应属宋教仁,论德应属汪精卫”。换言之,无论如何轮不到孙中山就是了。
但是章炳麟只替历史学家说了一半。他忘记了“论革命历史,论海内外声望,则应属孙文”。
但是,孙中山的革命历史、海内外声望如何来哉?
一方面,大时代造就大人物;另一方面,这与他的“革命”人生是分不开的。
▲法国Je Sais Tout报道:”孙中山,中华民国的总统”


他成立了“第一个革命组织”
第一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
兴中会的性质,说到底,对于其会员来说,相当于买个“乐透奖”。会员“股银”每股十元,事业有成,每股“收回本利百元”。利莫大焉,自然机不可失。
孙中山虽不是会长,但却是得利人——他筹到13000元港币,外加“兴中会”的组织名义。
1895年孙中山返抵香港,在香港与杨衢云等组织兴中会。随后发动了他的第一次起义广州起义, “四处放火”“施放炸弹、以壮声势”。而他们那时的革命群众则全靠“会党”,俗称黑社会。当然了,结果损兵折将、一败涂地。弄到最后,兴中会和它的会党朋友们也就泄了气——最后兴中会竟只剩孙逸仙一个独人班了。
可是就在兴中会这个革命气球逐渐泄气之时,孙中山本人的声望却扶摇直上,终使他成为近代中国史上,首屈一指的革命领袖。  
原来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清廷发出通缉。孙中山避难于日本时,阅报才发现自己已成为中国的“革命党”。经日本报纸这一宣传,不单“孙文”跻身为国际人物,中国近代史上也多出了“革命党”这一词语。  
▲孙中山与其日本友人合影

孙中山的“伦敦蒙难记”
孙中山在檀香山住了几个月之后,便抛妻撇子,跑到美国去了。其游美的目的,自然是想筹款和组织兴中会。但是在这方面他完全失望了。因为此时革命风气未开。至于中山在美何以为生?——在餐厅打工,当茶房。
1896年夏秋之间,孙公在美国待了几个月。9月下旬他就从纽约搭船到英国去了。他想绕道欧洲回远东去。可是他绝未想到在伦敦却突然被清廷驻英使馆所绑架。
大使馆花了7000英镑的高价租了一条两千吨的轮船,计划几天后把孙中山装在大木箱内秘密押解回国处死。幸得康德黎医生在报纸上公开此事,在舆论压力下,孙中山获释。
这一出发生在伦敦的历时两周(10月11日至23日)的事变,却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孙中山在国际上原无籍籍之名,可是这次闻名世界的“绑架案”,却使他从一个大清帝国的逋逃犯,一跃而为世界一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
自此以后,中国革命阵营中再没有第二个领袖,享有与孙中山相埒的声誉和地位。 
▲描绘孙中山伦敦蒙难获救的画作


▌成立划时代的“同盟会”
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在日本晤面。同为推翻满清专制而奋斗的二人一拍即合。
黄兴这时是中国革命运动的实力派、中坚人物,有个生气蓬勃的华兴会。孙中山的兴中会虽已不复存在,但他是个见多识广的人,且名声在外,拥有很高的号召力。这也算是晚清“革命界”的一次“强强联手”了。
一个星期后,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划时代作用的同盟会,在东京一民住宅里便呱呱坠地了。孙中山是党魁,黄兴坐第二把交椅。
中国同盟会确认其政纲为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发行《民报》作为机关刊物,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思想可以改变时代,正是有了同盟会等“爱国组织”的“革命”宣传,最终“辛亥革命”才成为可能。
▲“同盟会”成员
▌孙中山的遗产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最终结束了持续两千多年的帝王专制。不久后,中国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辛亥革命时的孙中山并不在国内,他没有亲身参与到革命当中。那他为何还能当选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呢?因为他的贡献,更在革命之前。
“天下为公”,这是孙中山的信条,他是这样想的,也说这样做的。他的影响远远不只在晚清与民国,更在当代与未来。
当代著名史学家杨天石说:“有的人,不仅其生前活动为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其去世后,仍保有着持久、强大的影响,人们会从他的遗产中汲取教益,获得力量,继续推动社会和历史向前。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位人物。”
孙中山不是完人,他也有缺点、有脾气、有失误,有一些传统文人身上的痼疾。但是,正如历史学者傅国涌说的那样:“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任上,毅然决然放弃权位,实现承诺,辞去这一最高职务,这一壮举,放在中国历史上乃是前无古人的,这是近代政治文明的一束曙光,给予怎么样高的评价都不会过分,尤其考虑到这是在“官本位”根深蒂固的土地上发生的一幕,就更加值得敬佩。有了这一幕,孙中山就足以傲然屹立在历史的天空下。”
致敬孙中山的最佳方式,莫过于了解他的一生,认识他的思想。为此,方略书院联合先知书店诚荐李菁著《天下为公:孙中山传》,作者李菁为了“接近孙中山”,曾经多次走访孙中山出生和生活之地,获得第一手资料,还原历史环境中真实、丰满的人。与同类书相比,本书叙述相对完整,史实更为准确。历史学家杨天石更是亲自为本书作序。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及思想,本书绝佳的选择。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选购杨奎松《革命》单册签名版)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