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运智·活悦海安】我的教室我做主——大一班项目式学习案例

我的教室

我做主

01

项目简介



项目来源

开学伊始,刚刚升入大班的小朋友眼中满是憧憬,对新的环境格外好奇,一时间,三楼的新教室成了孩子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而这样的讨论引发了老师的思考: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设计、布置属于自己的教室呢?于是,《我的教室我做主》项目式学习应运而生。



02

项目计划


01
项目目标

02
核心驱动问题与分解驱动问题




03

项目实施

01
入项活动

教师收集了很多美观的教室图片,邀请幼儿欣赏,引发幼儿讨论:你喜欢这些教室么?喜欢哪里?你想有一个怎样的教室?……

02

分解驱动问题一:

       怎样安排活动区域?


活动1:前期讨论

活动区区域场地的安排有什么要求?老师口里说的动静结合又是什么意思?我们和老师展开讨论,又亲身体验了一下,感受到看书、画画、做实验、下棋这些活动需要安静的地方,而进行表演、玩角色游戏,总是吵吵的,这些区域不能放在一起。


活动2:前期讨论

根据我们讨论的结果,开始绘制区域设计图。


活动3材料投放

活动区的布局已经安排好了,那要在里面投放什么材料呢?一想到我们可以自己决定活动区里的游戏材料,真是高兴得不得了,我们得赶紧把材料画下来,让老师和爸爸妈妈帮忙收集!

带来的材料要好好分类,然后放到区域中去。

放进去的材料要玩一玩,老师说如果不喜欢,还可以再做调整!


活动4标志绘制

当大家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投票是个好主意,于是小朋友们制作了一张投票记录表,我们要用手里的粘贴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了大班,我们开始学简单的算式,很多小朋友觉得用不同的算式做标志是个很好的主意,但其他标志得票也不少,老师和我们一起展开了讨论:不同的标志适合放在什么区域?经过我们一番讨论,发现不同的标志可以用在不同的区域。于是说干就干,我们分组画标志,亲手贴在了玩具筐和玩具柜上。


设计思路与教师支持:

为解决“如何安排活动区域”这一分解驱动问题,教师引导幼儿将其进一步分解为场地设计、材料投放、收纳标志绘制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活动。教师提供了自己在创设活动区时的思考路径,供幼儿学习模仿,让幼儿一步步参与到活动区的规划安排中,并以亲身体验去评价、调整自己的项目产品,最终完成活动区域的设计与安排。

03

分解驱动问题二:

       怎样摆放桌子椅子?


活动1桌椅摆放

我们班里一共有35名小朋友,怎样摆放桌子才能让所有小朋友都有位置呢?需要好好设计一下,才能知道怎样摆放桌椅。


活动2:位置选择

老师说上了大班,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座位,和好朋友坐在一起,这可太好啦!我们用彩色的小卡片做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这样我们的谁想和谁坐在一起,就一目了然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要赶紧做一个代表自己的标志,用标志选择位置,这样才能确定下每个人的座位。以后每天,我们都可以自由选择座位,和好朋友坐在一起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思路与教师支持

桌椅摆放问题中比较考验幼儿的就是人数的统计和计算,老师提供代表桌子的长方形卡片和代表座位的圆形卡片,幼儿动手拼摆,直观感受桌子拼摆方式对使用人数的影响,从而帮助幼儿设计桌子摆放的形式。同时教师尊重幼儿意见,引导幼儿进行“选座意愿统计”,并自己制作自画像标志,进行自主选座。

04

分解驱动问题三:

     怎样设计地面标志?


活动1:地面标志大讨论

在取水果时,我们发现老师反复叮嘱大家怎样走,可我们还是记不住正确的路线,有的小朋友还险些撞到,手里的水果都差一点掉到地上,于是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商场、地铁站的地面照片,我们发现地上有很多会说话的标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寻找教室里需要标志的地方。


活动2:自制地面标志

我们发现自助取餐的位置需要张贴标志,告诉小朋友正确的路线;盥洗室的门口需要标志,告诉大家进出的方向;摆放拖鞋的位置需要标志,可以给值日生提示……老师给我们一种背面有胶的纸,我们可以直接在上面画好标志,把它剪下来贴在地上。


设计思路与教师支持

这一分解驱动问题从幼儿实际的感受出发,引发他们对地面标志作用的思考,教师提供适合的材料,帮助幼儿自行设计与绘制标志,最终粘贴在适当的位置,完善教室环境的设计,也让幼儿在项目实践中,学会观察标志,理解地面标志表达的含义,从而更好地使用地面标志。

05

分解驱动问题四:

      怎样张贴墙面空间?


活动1:用途调查

墙面可以粘贴什么?又有什么作用呢?老师带我们去别的班级参观,自己去找答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原来墙面能展示小朋友们的游戏过程,能记录大家遇到的问题,教给我们怎样解决还能呈现小朋友们的美术作品……墙面的作用可真大呀!


活动2:墙面规划

可是我们教室有这么多墙面,究竟怎么用呢?没关系,我们墙面小组知道要先画设计图。


活动3:内容丰富

我们用自己的表征、游戏故事、美术作品去丰富墙面内容。慢慢我们的墙面变得丰富好看起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思路与教师支持

教师将墙面的规划权、使用权还给幼儿,引导幼儿经历学—思—创的进程,先去其他班级观摩、学习墙面的用途,再来思考自己班级的墙面可以如何使用,最后再将自己的设计与规划变成现实。在这一分解驱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幼儿充当出谋划策的规划者,教师只是帮助幼儿制作他们难以完成部分的执行者,最终在幼儿与教师的合作中,完成本阶段产品。


04

项目展示


为期一个月的教室环境创设终于在幼儿的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中完成了,“大一班教室环境参观会”也如期被提上日程,于是我们开始了项目最终展示的准备。幼儿精心绘制邀请函,打算向幼儿园的弟弟妹妹和老师发出邀请。还分成了若干小组,要分别向来参观的人员介绍各个区域、空间是如何设计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大一班教室环境参观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的市通知)0
5

项目评价



06

项目反思

01
幼儿的收获与成长

自主创设环境激发主人翁意识

此次项目式学习将教室环境创设的决定权完全交由幼儿,教室不再是老师的教室,幼儿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这能让幼儿真正感受到“我的教室我做主”,激发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更利于幼儿自主意识的养成。通过参与教室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幼儿能充分表达自我意愿,深度理解教室布局、游戏材料、标志标识,为其充分利用教室空间进行各种活动打下了基础。


全新学习方式促进全面发展

在项目式学习中,蕴含着多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幼儿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常要调动多个领域的已有经验,并构建新的认知经验,这发展了幼儿在艺术、科学、社会、语言等多个领域的能力。通过项目评价,也能印证幼儿在多个领域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项目丰硕成果给足满满自信

每解决一个分解驱动问题,就会形成一个阶段性产品,这让幼儿看得见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发展更加具体可见。当看到教室环境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步步从设想落到图纸,再落到现实,幼儿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不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逐渐变得越来越自信。

02

教师的引导与支持


项目进行前给予学习支架

项目式学习是幼儿通过自主解决问题而深度学习过程,因此在项目进行前,教师要做充足的预设,并根据预设给予幼儿适合的学习支架。比如活动区域创设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教师首先提供自己创设区域的思考路径,供幼儿模仿,可以帮助幼儿顺利开展项目。


项目进行中给予全面支持

幼儿园幼儿年龄较小,在进行项目式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教师除做好预设准备外,还要在项目进行中全程关注幼儿的需要,及时给予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提供方法,有时需要提供适合的材料,有时需要及时进行梳理和总结,总之老师的支持要全面。


根据项目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随着幼儿项目式的进行,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或发展出新的任务,因此教师要能根据项目进行的情况,动态调整支持策略和方法,保证项目围绕核心驱动问题,顺利开展下去。


撰稿:梁琛

照片:大班教师

排版:晁先志

审核:海安信息中心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