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30千伏超高压”到“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它为全球电力发展不断输送着中国力量!

百年企业“传家宝”,致敬百年风华。
5月11日起,央视财经频道重磅上线百集微纪录片《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由百年兴业以来,百家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出镜,他们将各自企业的“传家宝”带到演播室现场,讲述信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追溯红色财经印记、探寻中国经济脉络。
今日为您讲述“新中国首台330千伏超高压变压器”的故事。


从“330千伏超高压”到“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它为全球电力发展不断输送着中国力量!


从“330千伏超高压”到“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它为全球电力发展不断输送着中国力量!

信物名称:330千伏有载调压自耦变压器铭牌
信物传承者:中国西电集团
信物年代:1970年
信物印迹:开启中国输配电装备制造业自主化道路
信物讲述人: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白忠泉

 

1958年9月,甘肃刘家峡水电站正式动工,这是新中国规划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建成后,其一年的发电量可达50多亿度,比建国初期全国一年的发电总量还要多。但是,对于建设者们来说,如何将这么多的电力输送出去,成为横亘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此时,一台变压器的诞生开启了新中国配电产业走上独立自主化道路的序幕。
 

从“330千伏超高压”到“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它为全球电力发展不断输送着中国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电力的发展被毛泽东称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当时陕西缺电严重,通常每周“停三供四”,严重制约了工业发展。为此,国家决定将刘家峡水电站的电力送到陕西,形成陕甘青一体的电力网络。经过专家论证,要将刘家峡的电力送到500千米外的陕西腹地,需要一条至少330千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但在当时,我国输配电事业刚刚起步,最高只能达到220千伏。在国外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中央提出了“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从“330千伏超高压”到“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它为全球电力发展不断输送着中国力量!


1964年,国家正式规划了刘天关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这条线路西起甘肃刘家峡,途经天水,东至关中八百里秦川,总长超过500千米,是当时中国输电距离最长、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的工程。整个刘天关工程面临着重重挑战,其中,以超高压变压器为代表的输配电装备研制被视为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当时,研发制造主要任务落在了西电人的身上。面对着严苛的环境和紧迫的时间,要完成这个任务可谓是困难重重。
 
1966年,上海电机厂数百名职工一起,携家带口坐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为了支援大西北的建设,国家决定将上海电炉厂和上海机电厂部分职工和设备改迁至西安。他们到达西安后不久就加入到了这场前所未有的输变电装备大会战。由于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研发团队只能总结规律,从头摸索。
 

从“330千伏超高压”到“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它为全球电力发展不断输送着中国力量!


线圈,是变压器的心脏,需要承载超高压的巨大冲击。之前的220千伏变压器采用的是单根纠结式线圈结构,而技术人员张正普提出了耐冲击力翻倍的插花纠结式线圈的设计。但是这种设计,制造工艺非常困难,他也只在资料上看到过。设计图纸画好后,还需要和车间里的工人师傅商量。线圈的绕制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工作,数万米的扁铜线要经手工一寸寸绕制成几吨重的线圈。每一处正负公差不得超过一毫米,否则就可能被高压电击穿。为了实现插花纠结式线圈的设计,线圈车间集结了一批40多岁有着十几年绕线经验的老师傅,每天3班倒,边做边钻研。
 

从“330千伏超高压”到“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它为全球电力发展不断输送着中国力量!


1970年9月,组装完毕的330千伏变压器被送进了实验大厅,在这里它要经历高温、严寒、风雨、雷电等20多项极端严苛的测试。其中,最难的要数模拟雷电环境的打高压实验,变压器需要通过1175千伏超高电压的冲击。当变压器终于安然通过全部测试时,所有人高兴得像过年一样。西电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我国第一条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研制了成套关键装备,多项指标均达到当时先进水平,也为今后中国输变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330千伏超高压”到“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它为全球电力发展不断输送着中国力量!

 
在此后半个世纪的拼搏发展中,中国西电集团先后为我国全部电压等级的第一条输变电线路,以及西电东送等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成套装备和服务。2019年,由中国西电集团提供成套关键装备的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昌吉至古泉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开启了世界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新纪元。
 
如今50多年过去了,刘天关工程还在源源不断地输送电力。中国也建立起了星罗棋布、四通八达的电力网络。与此同时,“西迁”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使中国输配电装备走向国际,成为中国装备的世界名片。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