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 OUT
警惕:
暑假来临!
这些骗子
已经盯上你家孩子!
天上掉馅饼的事会这么轻易轮到你?
轻易获取利益的方式肯定有猫腻!
内容转自——警民直通车上海
PART 01
骗局解析
STEP1 广告引流
犯罪分子从青少年感兴趣的动漫周边、游戏、明星等方面发布引流广告,以 “免费赠送卡片或领取游戏皮肤”、“低价出售卡片”、“包含明星社交账号的视频”等噱头为诱饵,诱导青少年添加社交账号。
STEP2 获取信息
以交易、邮寄、填写登记资料为由获取真实姓名、年龄、地址等个人信息,以筛选未成年人为作案目标。
STEP3 实施诈骗
冒充工作人员、律师、甚至公检法人员,以 “违规操作致账号冻结,需及时解绑”、“需配合警方调查排除犯罪嫌疑,否则会面临刑事处罚”、“侵犯明星个人隐私,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等话术恐吓,利用未成年人畏惧心理,欺骗或胁迫未成年人以视频通话、屏幕共享等方式,远程操控孩子操作家长手机,配合转账、消费。
PART 02
典型案例
手法升级
手法一:听说过 小马宝莉卡吗?免费送卡你想要吗?
手法二:玩 “蛋仔派对”游戏吗?免费赠送游戏皮肤你心动吗?
手法三:你有超fan的本命偶像吗?如果有人泄露了他/她的微信号你会主动添加吗?
骗术升级
声称:“未成年不允许免费领取”“违规操作导致账号冻结,需配合解除,否则将被罚款,严重的还要吃官司”
又称:添加微信“已侵犯明星个人隐私”,<要对其追究法律责任和进行报复。
酿成悲剧
结果:小朋友顿时慌了神,不知怎么办。在对方远程操纵下,瞒着父母拿了手机进行视频通话,将其父母名下的银行卡账号、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提供给对方,父母发现报案时已累计损失40万元。
PART 03
防骗要点
致家长 加强监督预防
关注孩子。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留意孩子的异常举动,例如躲在房间、角落等处,长时间偷偷操作手机等电子设备。
提前预防。对微信、支付宝、手机网银等软件设置严格的支付安全措施,关闭“免密支付”,非必要勿告知子女支付密码,防止孩子被哄骗、胁迫、利用。
致学生 提高警惕意识
谨慎交友。不添加来历不明的社交账号“好友”,不点来历不明的链接、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提高警惕。倘若需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汇款,一定要事先获得家长同意。
致学校 强化教育防范
加强宣传。加强对防骗知识的教育和灌输,引导学生开展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
内外联动。让学生了解到无论在网络或是生活中,遇到威胁、恐吓时,要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公安机关求助。
内容转自——警民直通车上海
组稿:金胜鹏
审核: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