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会成“新三俗”,你怎么看?

  我们可不可以“不谈工作,只聊生活;不谈现实,只聊回忆;不讲金子,只谈理想”,让同学会回归淳朴,让老同学们聚在一起找回初心?

同学会成“新三俗”,你怎么看?

变了味儿的同学会

  国庆黄金周各类同学聚会扎堆。吹牛、吃饭、唱歌、拉关系、攀交情……同学聚会成交际场和“展销会”。变味的聚会与旅游、自拍一起被戏称为黄金周“新三俗”。

“新三俗”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是捆绑了国庆黄金周的社交现象。而这个不陌生的词汇,此前分别与微信、电视节目、文学作品等相关联。

例如,网友总结微信“新三俗”为晒孩子、晒宠物、晒自拍;文艺作品“新三俗”是冯小刚的电影、赵本山的小品、郭德纲的相声等。

这些总结的背后,无疑是调侃“俗”味浓郁的社会现象:没创意、跟风,只提供“消遣的东西”而不是“精神养料”。

在我国汉语词汇中,“俗”本身包含“大众的、普遍流行的”意思,并无贬义在内。而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混杂其中的消极因素,逐渐演变为“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

近几年,“三俗”借助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平台,入侵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放弃精神坚守,媚俗“愚乐”的文化标签。

凡被冠以“三俗”的事物,大多都体现社会不良的风气和低俗的文化内容等。因此,同学聚会入选“新三俗”的背后,无疑是其沾上了一丝“铜臭味”,迷失了情感交流的“本真”。

同学聚会的初衷是,畅聊青春岁月,回忆旧时故事。如今,少了对理想的憧憬,少了对往昔岁月的回眸,少了同学间的共同话题,同学聚会逐渐变成相互攀比、哭穷摆阔的交往平台,不免让人觉得惋惜。

分析同学聚会被列入“新三俗”的原因,既与思想观念的误区有关,也与年轻一代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变化和缺失有关。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的价值取向日渐开放并多样化。金钱、功利气息弥漫,多元的价值观给了人们更多选择,也带给他们诸多人生观矛盾、分化和价值困惑。

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消费文化的勃兴,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引导,倘若一味地满足消费需求,很容易沦为跟着本能欲望走,跟着低级趣味走,被消费绑架。

因此,在纷繁迥异的价值取向下,不可避免在年轻一代的生活理念中,形成趋向于浮躁冲动、一夜暴富的心理认知。在他们单纯追求“名利”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也靠近了一个“俗”。

其中,变味的同学会就反映了一个群体失去积极向上、自立自新的目标,进而跟着流俗走,甚至讨好、献媚于低端的价值取向。这不仅伤害社会健康文化,也伤害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对于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低俗化、娱乐化现象,“反三俗”早已成为“新道德”运动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抵制“三俗”之风。这场整治行动不仅传递中央高层的坚定决心,还依靠相关部门多管齐下的监管。

而摒弃同学聚会的“三俗”,更多的依靠每个人内心,对基本道德的敬畏和人生价值的坚守。观念决定行动,年轻一代要勇于、善于批判腐朽堕落的世界观、人生观,注重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不谈工作,只聊生活;不谈现实,只聊回忆;不讲金子,只谈理想……”让同学会回归淳朴,让老同学们聚在一起找回初心,重拾梦想,才能找到重新出发的正能量。

同学会的那点事儿

同学会成“新三俗”,你怎么看?

同学会成“新三俗”,你怎么看?

同学会成“新三俗”,你怎么看?

同学会成“新三俗”,你怎么看?

同学会成“新三俗”,你怎么看?

同学会成“新三俗”,你怎么看?

同学会成“新三俗”,你怎么看?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