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少微信工作群!在一个个群之间,流转的那些所谓上传下达,所谓头脑风暴,所谓表态邀功小报告,既有时代大背景,也充满个人小情绪,合起来简直就是一部生动翔实的中国职场现代史嘛——你我可都是书写历史的人哦。
想想看,新进公司,一群小白兔以新人名义组了一个群。随后,为了在各个部门混熟脸,又加了n个部门分群。慢慢地,全员大群、部门小群、项目群、开会群、牵线群、当面群、背后群……我们以各种维度拉了各种群,相互之间交叉重叠,几乎穷尽同事间各种人际关系的排列组合。每天我们出入其中,扮演各种角色,说着各种场面话和真心话,朝九晚五的8个小时好像被无限延长了。
好处也不是没有。比如开会,以前可能还要考虑到有领导在,得改掉平常在工位上吊儿郎当的样子正襟危坐。有了微信群,就算你是横在被窝里,或者坐在马桶上,都可以一字不差地参与头脑风暴——当然,这专属那些可以弹性办公的时代幸运儿。
偶尔也能解压。如果把各位boss在的群叫做有码群,那有90%的概率部门吐槽积极分子会避开boss另建一个无码群。结果就是在有码群里,领导大手一挥指派任务,大家二话不说“嗨伊嗨伊”地答应下来。延时10秒钟后在无码群里,一众人等立刻吐槽吐翻天。
但坏处呢,简直是“罄竹难书”。比如说话说串了群,轻则尴尬重则灾难;比如经常需要逐条读完300条新消息以防止错过和自己相关的任务分配;比如老板的话茬到底该怎么接;比如有的同事怎么在群里那么讨厌;比如太多的祸从口出出现,更方便被人截屏留念了;比如根本不想待在这个群里但是又好像不方便退于是只能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们肯定没料到社交网络会给职场文化带来如此大的冲击。
鸡血党
以老板、总监、主管为主,发言主要内容为给大家传播正能量、打气。
积极党
工作群里面的业务积极分子,除了在领导们发言后,立即随声附和指点江山,如果交给他的事情有了点什么进展,也会随时在有码群里汇报……
鸡汤党
以HR为主,会时不时在群里发一些“如果面对工作有了踌躇,也许你可以这么做”“除了工作,也别忘了你的身体和家庭——给创业者的10个忠告”这样的鸡汤文。
潜水党
平常群里的透明人物,分不清是谨言慎行还是冷眼旁观,反正只有在有急事@他,以及发红包的时候才会出现。
凑热闹党
谈论工作的时候,他们通常并不会发表意见。但如果是讨论淘宝团购、选择聚餐地点、小红书推荐,他们也是可以打出很多字的。
1.串群的尴尬
既然一起做任何事都会单独建个群,一个员工在一家公司里被加进十几二十个群不是没有可能。这样的结果是,你通常要花点时间,才能反应过来哪些话该在哪个群说,如果稍不注意,则很有可能串群。如果不小心把无码群的吐槽发到有码群里,或者点名说哪位同事的八卦,却不小心忘了作为潜水党的那名同事正好就在群里,怕是一个星期都不敢再在办公室里抬头了——从这个角度讲,工作群真能增进感情吗?
2.可恨的语音记录
要逐条听,听完还得记住,回头想要再查看信息时两眼一摸黑,还得再听,而且还占内存,烦人吗你们说?当然,您要是老板您随意,最多在其他小群里被人吐槽,反正您也眼不见心不烦。
3.聊天内容未免太多
就算是用网页版上微信群,一天下来的聊天信息也够你翻好几十页。很多时候,200多条的未读信息只是生活琐事和办公室八卦。真和自己有关的信息,怕是翻半天都翻不到。
4.有心机的红包
有码群里的红包千万不要轻易抢,那说不定是老板的诱饵,看工作时间哪些人在埋头苦干,哪些人在刷微信到处找红包。不过在大家脸皮都比较厚的无码群,你要拜托同事帮你做个什么事儿,就必须得发红包了。以前同事间彼此帮助再正常不过,自从有了红包,也是带起了“有偿帮忙”的风气。
5.谈正事啥也没记住
在群里把工作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只是没有了会议室这种正经场景,愿意给头脑风暴主动做总结的人也少了。大概一轮风暴3天后,也没太多人记得彼此都说过些啥。
6.再不熟的同事都可能加你
在一些大工作群里,总有一些从入职到离职都不一定能见一面的同事要加你好友。这对生性内向、有人际交往洁癖的人来说会比较糟糕。他们会认为,都没有啥交集干吗要加微信。抹不开面子的会点一下“接受”,然后就冷冰冰地屏蔽朋友圈了。
以前公司里有啥机密内幕和丑闻,都是邮件截屏发出来的,图片质量比较渣。现在随便一个口风不紧,都能在微信群里面留下证据,再被截图。所以,到底该不该在工作群里讨论正事呢?
嗯,还剩下173条,随便你加哦!~
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