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小时候学过的课文,是长大后才读懂的人生

还记得当年语文书里学过的课文吗?

那个在语文课上懵懂的少年,

也终于在长大成人之后,

读懂了文中的人生。

朱自清《背影》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年少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朱自清的这声叹息是多么的沉重。更不会明白,讲台上那个长得五大三粗的中年教师读到这里的时候为何双眼通红,热泪盈眶。

  我相信最初的我们,都曾自信满满地许下过“孝”的誓言,以为来日方长,我们可以从容尽孝。可是我们却忘记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就像朱自清在《背影》里描述的,他后来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他以为一别后很快能见到父亲,却不知整整过去两年,还是不得见。那种怅然伤怀,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子欲孝亲尚待,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鲁迅《社戏》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读过《社戏》的人都知道: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后来,我们终于明白,原来有样东西,你会永远记住它的好。那就是,童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我们学会了口是心非,学会了世故圆滑,学会了装腔作势,却再也找不到最初的那份纯真,没有了真正的快乐。

  《小王子》的作者安托万曾经说过: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的声音。

  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回忆,也消蚀了心底曾经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

  我们把自己弄丢了;我们该把自己找回来了。

  人到中年以后,你会发现我们越来越喜欢怀旧。可我们真正怀恋的也许并非旧时光,而是曾经那个真诚美好的自己。我们注定留不住童年,但是比失去童年更可怕的,是我们丢掉了童心。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

  有人说,人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不再相信“努力就能成功”。的确,经历的越多,你越发明白,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有太多其他的因素,比如出身,比如机遇,比如天分。就连王安石这样才华盖世、位极人臣之辈,都无法完成梦想的蓝图,更别说这个世界平凡的大多数了。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自嘲道:“我拼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不出意外,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将平平无奇,甚至有的人还没有走完人生历程,就已经离开这个世界。既然如此,那么努力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通往梦想的路很长,拼命前行,就算无法到达终点,也总能离梦想更近一步。有时候努力看似没有多大效果,但它确实如水滴石穿般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已经变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拼尽全力,无论成功或是失败,你才不会等到人生而立,去埋怨曾经那个“本可以”的自己。

鲁迅《少年闰土》

  “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却在见面时,“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

  对于那个带着银项圈,月下刺猹的勇猛少年,为何最后会变成呆板木讷小心翼翼的中年人,我们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心生厌恶。后来才发现,自以为是“迅哥儿”的我们,都活成了闰土。

  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少年时期自我认知的骄傲。那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是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只要想做,便没有做不到。可真正的长大,是从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开始的。

  就像罗曼罗兰的那句名言:“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以后仍然热爱生活。”

  中年闰土养着八口人,靠着种地,靠着地主家的照顾才能堪堪生存。他难道不希望回到那个和迅哥儿漫山遍野奔跑的青葱岁月吗?只是成年人肩上的担子太重,他不敢对迅哥儿有任何的不尊敬,害怕自己的错误会带来一家人的痛苦。这是不是像极了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在职场上谨小慎微的中年人?

  生活磨平了棱角,让我们变成了当年自己最讨厌的人。但是,我们却也从没有放弃属于自己的责任。

  人到中年,踩着钢丝,我们也许再也无法像少年人那样翩然起舞,可生活的每一步都变得坚实而可靠。

史铁生《我与地坛》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曾有记者追问史铁生:“为什么写作?”史铁生回答道:“为了活着。”这是他那位历尽磨难的母亲,用自己的生命,给他的人生写下的注脚。

  有些人活着,就已经精疲力尽。如果年少的时候有人对我说这句话,我一定不屑一顾。直到我看到台风天里,那个用生命守护汽车的货车司机;看过那些暴雨中,为了一单外卖,奋力狂奔的快递员;看过那位蹲在雪地里接活,一边泣不成声,一边吞咽着食物的父亲……

  我终于相信:世间万物,没有什么能苦过生活。能够活着,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二十一岁瘫痪,四十八岁开始靠肾透析维系生命,在苦难的生活中史铁生足足支撑了59年,用一支笔点亮了短暂又璀璨的人生。

  很喜欢崔健歌曲里的一段歌词:“现实像个石头,精神像个蛋,石头虽然坚硬,可蛋才是生命。”是啊,生活就像那坚硬的石头,即便无比艰难,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和前进的方向。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小时候我们总是满嘴牢骚,走的路远了会喊累,不小心摔了一跤会流泪,不开心了会憋着小嘴在父母那里寻求安慰……而长大之后,你压根不敢再花时间来喊疼,因为每天生活都在告诉你:别抱怨,没有人会对你感同身受。

  千万不要把自己活得像落难者,急着告诉所有人你的不幸。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酸甜苦辣要自己尝,漫漫人生要自己过,你所经历的在别人眼里都是故事。

  一个人的成熟,就是一个把情绪调成静音的过程。你要努力强大起来,然后独当一面。正如莱蒙托夫的那首小诗《一只孤独的船》:

一只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

它既不寻求幸福,

也不逃避幸福,

它只是向前航行。

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

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将要直面的,

与已成过往的,

较之深埋于它内心的,

皆为微沫。

年少不知文中意,

再读已是文中人。

时光,不再是少年锦时。

我们,也不再懵懂无知。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作者:洞见Neo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