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有过身份证丢失或被盗的经历。大多数人认为,只需要挂失并补办一张新身份证,一切即可照旧。然而,真相却是:被挂失的身份证其实还能用,丢失证件者依然要承担责任。那么,如果身份证被冒用,身份证持有者又该怎么办呢?
1
据了解,伍先生去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时,被告知无法办理,理由是伍先生在武汉有一家投资公司,因违规于2017年年底被吊销。
但是伍先生20多年里从未去过武汉,也没有把身份证借给别人。经回想,伍先生记起4年前在火车站丢失过一次身份证,但当年已经挂失补办。
伍先生找到自己名下那家公司的工商登记部门,调出了公司的原始注册资料,发现公司注册用的身份证,正是他当年丢失的身份证。
尽管工商部门知道了事情真相,却称无法直接注销。伍先生找到公司注册地附近的派出所报案,又去找区公安分局,均未解决。
伍先生只好在当地找律师写了行政诉状,将登记的工商部门告上法院。没想到一个多月后,伍先生接到法院行政庭的电话,竟然要他准备2014年左右的笔迹签名,自己花钱去作笔迹鉴定。
无奈之下,伍先生只好向市长信箱投诉,随后他获得的工商部门回复是,法律没有要求注册公司一定要本人到场,只要有身份证就行了。因此,工商部门当年的操作没有违规。
居民身份证是居住在中国境内公民的身份证件,具有唯一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伪造和销售居民身份证,买卖居民身份证均属违法行为。而随着身份证应用逐渐广泛,身份证丢失、被盗存在被冒用的安全隐患也逐渐显现。
2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推算,我国每年丢失、被盗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可达数百万张。不少丢失、被盗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并未自然消亡,而是被他人通过网络进行非法交易。
今年4月25日,涉嫌弑母的北大学子吴谢宇被抓获。吴谢宇被抓时,身上携带通过网络购买的30多张身份证。
大量丢失、被盗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在网络黑市被公然叫卖。
日前,江苏警方在调查一起涉嫌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的案件时得知,犯罪嫌疑人通常用微信低价收购他人的真实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在网上高价出售,不到一年就能非法获利2万多元。
而他们在网络上有相对固定的采销渠道,最普遍的一个来源是小偷。这些小偷得手后,不仅会拿走钱,也会顺走身份证用于倒卖。
3
按照公安部规定,凡居民身份证挂失、到期或已换领新证的,原居民身份证均作为无效证件,将通过公安部信息系统推送到相关部门。
但据业内人士介绍,身份证不像银行卡有密码功能,不能通过修改密码的方式停止卡片使用,不能注销只能补办。
在此情况下,公安部于2016年10月建成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希望通过社会各个用证部门和单位联网核查,实现所有丢失被盗居民身份证即时失效,无法在社会上继续使用。
与此同时,公安部还会同中央综治办等7部门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规范居民身份证使用管理的公告》。
其中明确规定:
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居民身份证核查义务,严格落实人、证一致性核查责任。冒用他人身份证的个人,将被列入不良信用记录“黑名单”库,推动落实联合惩戒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运行后,只有少数应用场景能识别是已挂失证件。而大部分已经挂失的旧证去乘坐火车、去酒店住宿、去网吧上网等,系统照样判断为“真实有效”。
也正是因为如此,网上的“身份证买卖”一直火爆,300元至350元即可买到一张。
4
身份证作为公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证件之一,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不仅侵害公民个人的权益,更易诱发信用卡诈骗等金融犯罪,扰乱社会秩序。
从1989年起,我国开始推行居民身份证使用和查验制度。
居民身份证法规定,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处10日以下拘留。
对于居民身份证的管理,除了可以行政处罚外,我国刑法第280条第三款规定: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首次明确了买卖居民身份证的行为构成买卖身份证件罪。
此外,在刑法第280条后面,增加了一条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
关于盗用身份证件罪,是指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有专家分析,目前法律规定比较笼统,对于情节严重的标准,尚无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这导致现实中居民身份证冒用案虽然频频发生,但盗用身份证件罪的判决案例却寥寥无几。因此,国家立法机构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司法机关也要加大打击力度。
5
公安机关也提醒广大群众:一旦发现丢失、被盗,及时就近就地申报挂失并尽快补领新证,有效期满及时换领新证并交回旧证。登记包含指纹信息的居民身份证可有效防止被他人冒用,群众可随时到公安机关办理。
若发现类似“被法人”事件,应先向公安机关报案,再尽快持相关资料去所在地区的市场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办理证明手续,尽早与无关公司撇清关系。
各地政策有所不同,办理相关手续时应注意地域性,提前了解相关政策。
来源:法制日报(ID:fazhiribaoxinwen),记者: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