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志:消失3年,庞麦郎疯了。

文中图片来源 网络
作者 | 小左

2014年,一曲《我的滑板鞋》让庞麦郎这个名字火遍全国。

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是搞笑来的,却也有人认为他是不世出的天才。

众说纷纭之中,一个小镇青年走上了风口浪尖。

2021年3月12日,一则新闻推送各个读者的手机中:

歌手庞麦郎被送精神病院,证实为精神分裂。

视觉志:消失3年,庞麦郎疯了。

然而与4年前的备受关注不同,这一则新闻并未激起什么风浪。

正如所有网红的过气一样,曾经一时风头无两的红人,如今也只是过往时光中极不起眼的一段。

因为网络上人们的瞩目、遗忘,人生也如跳楼机般跌宕的庞麦郎们,是被命运眷顾,还是透支了幸运呢?

「01」

庞麦郎原名庞明涛,1984年1月19日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

他拥有一个平凡的小镇青年的前半生。

读书不太好,整日做梦,中考差几分没有考上高中,家里断然不会让他重新再考,也没有钱财送他另谋出路。

于是,他与乡里那些没考上高中的同龄人一般,去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但没过多久,他就与人结伴,走出了自己熟悉的小镇,去往异地打工。

视觉志:消失3年,庞麦郎疯了。

辗转山东、广州的漂泊,并没有磨灭庞麦郎心中的出人头地的渴望。

他总觉得自己并不平凡,正如他将初中作文获奖,可职业学校作文的98分郑重其事写在百度的简介中一样,他相信自己有些不普通的地方。

「02」

在汉中KTV打工一段时间,写了厚厚一本子歌的庞麦郎坐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

他想要做迈克尔·杰克逊那样的国际巨星,“摩擦摩擦”滑板鞋这首歌的灵感正来源于这位巨星。

他花光积蓄在录音棚录了歌,但是并未达到预想。

参加各种选秀、面试都无疾而终。

花光了钱,庞麦郎一度睡到了大街上。

那天,一家公司举办的选秀中,庞麦郎的命运悄然改变。

他依旧唱歌走调,衣着破烂,然而荒腔走板的庞麦郎却让熟悉互联网网红运作的公司嗅到了商机。

网络上走红的一众网红中,审美只是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为猎奇,审丑的产物。

草根又古怪的庞麦郎恰好迎合了后者。

视觉志:消失3年,庞麦郎疯了。

2014年6月,《我的滑板鞋》红了。

从“庞麦郎是谁”到“原来就是他”,只用了一首歌的时间。

许多人听到这首歌时,脸上神色都极其古怪。节奏、旋律、歌词,这首歌也处处古怪。

庞麦郎这人也像极了这首歌:

一个陕西口音浓重的男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台湾人在基隆长大。

他自称:约瑟翰·庞麦郎,是一个90后。

这些显而易见的假话,让人一边发笑,一边对他充满好奇。

「03」

他和他的滑板鞋被明星争相模仿。

视觉志:消失3年,庞麦郎疯了。

视觉志:消失3年,庞麦郎疯了。


庞麦郎完成了小镇青年到网红的转变。

按理来说,这正是庞麦郎当年闯荡北京所渴求的,但是成名之后的庞麦郎,却对一切的到来并未做好准备。

他的经纪公司帮他安排在各个livehouse开小型演唱会。

最初,庞麦郎的演唱会一票难求,即使炒到高价仍有人愿为之买单。

网上甚至生出一个热门问题:「花钱去看庞麦郎演出的人是怎么想的?」

记者采访到走出演出现场的观众,多数人的回答是:

想看看他唱歌什么样,好奇,无聊凑热闹。

视觉志:消失3年,庞麦郎疯了。

台上的庞麦郎也不知所措,他假唱中甚至对不上口型。

台上台下,仿佛一出讽刺喜剧,台上的人假唱歌,台下的人假喝彩。

成名没有带给庞麦郎想要的,反而让他惶惶不可终日。

“都是骗子。”他不再信任经纪公司,家人,朋友。

“我红了之后就是一块肉,人人想来吃一口。”

庞麦郎瘫坐在沙发上,对着来访的询问他近况地记者也难以压抑自己的怒火:

“他拿80,我拿20.我没成名的时候也就算了,现在我成名了……”说着他把手拍在沙发扶手上,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视觉志:消失3年,庞麦郎疯了。

显然,几倍于从前打工的收入已经让庞麦郎对生活有了许多要求,而他却尚未懂得网红世界的规则。

他以为人们的追捧源自于喜欢,却不知还有一种热闹是“看笑话”。

只是对于彼时的庞麦郎来说,热闹就够了,内因是什么他不会去想,也想不明白。

「04」

当看热闹的人散去,留下的又是什么呢?

2018年,4年后的庞麦郎又开演唱会。

关注的人很少,倒是演唱会后出了一则新闻:

庞麦郎在杭州办演唱会,票价100,到场观众7人,保安14人。

网友调侃一句:相当于是两个保安看着一个观众,怕跑了。

又去北京办演唱会,台下寥寥数人,安静异常。

他的经纪人白晓白,站在最前面,用力欢呼,而他的背后,是三两冷静的看客。

视觉志:消失3年,庞麦郎疯了。

草根红人的神话,终究破灭了。

留给庞麦郎的只有处处的冷遇和天上地下的落差。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他只是偶尔被作为过气网红提起,不再有人关注那个曾被媒体写作:“虽然音准不行、节奏错位,还有一些乡土口音,但歌词却很朴实。约瑟翰·庞麦郎像是一巴掌打在华语乐坛的脸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掌印。”

走红一次,看尽人情冷暖。红了,你便是朴实动人打了华语乐坛巴掌;不红,就是无人问津,门可罗雀的过气网红,不值一提。

后来 ,庞麦郎消失了。

再听说他的消息,已经是「庞麦郎疯了」。

他的老父亲面对来访的媒体,说他接受不了落差。

他无法继续红下去,却也无法再忍受成为一个无人喝彩的普通人。

视觉志:消失3年,庞麦郎疯了。

制造一个红人,凑一个热闹,然后迅速散去……这样的流程似乎太多人已经驾轻就熟,这个热闹可以是酷似名人的乡村孩童,可以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卖面大叔,也可以是一个奇怪装扮的年轻人……

有人只是抽空凑了个热闹,却不知已经惊扰了普通人的生活;有人却把自己的一生都当做了那一场热闹,却没有学会在热闹退去后体面收拾自己的人生。

“那是一个夜晚我离开了故乡,那是一个夜晚我在海角天涯,可否告诉我憧憬的未来和现实有多远,可否告诉我期待的未来是否已经转变。”

那些公司善于制造网红,也善于制造悲剧。

听着庞麦郎的歌,突然想,或许没有红过这一次,没有那一首《我的滑板鞋》,在KTV打工的普通青年,会不会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可他不过是一个不甘渺小的人,又有什么错呢?

参考内容:纪录片《梦与路:小镇青年 双面人生》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