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宗成功的电信诈骗,都是一场堪称完美的话剧。决定演出效果(诈骗金额)的是演员的演技和剧本的质量。如果把演员比作骗子,那么剧本就是套路。一个好的话剧剧本,必定能抓住观众心理,节奏明快、全程无尿点。而一个屡试不爽的诈骗套路,也必定应用了经典的心理学原理,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本文由防骗大数据FPData排版整理)
稿源:终结诈骗
ID:antifraud2
今天,结合研究反诈骗六年多的心得,为大家盘点一下隐藏在诈骗套路后面的心理学,让我们找找那些被骗的真正原因。
1、自证心理控制
很多被冒充公检法诈骗的人,在醒悟之后往往都会捶胸顿足:我为什么当时没有发现对方是假警察?我为什么会陷入一个假警察的套路中?
其实,冒充公检法诈骗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诈骗剧本中应用了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原理——自证控制。
所谓自证控制,其实非常简单,一共只有四步:第一步,站上审判者的高点;第二步,强行给你贴一个你不能接受的标签;第三步,对你的反驳证据视而不见、予以否认或继续找茬,完全不用管是否符合逻辑,直到激怒你、拖垮你;第四步,继续引诱你自证清白,这时你已经上钩了,对方已实现了对你的控制。
那么,我们想一想,每一宗冒充公检法诈骗,虽然套路会有差别,但是是不是都用了这个心理学控制术呢?确实如此。
第一步,站在审判者的角度。骗子开门见山就说自己是警察,自然就站在了审判者的角度,因为只有警察才有权力调查犯罪。
第二步,强行贴上一个不能接受的标签。骗子介绍完身份后,必定会说你涉嫌某个犯罪,这当然是普通人不可能接受的。
第三步,对你的反驳视而不见或者继续找茬。当受骗者不承认犯罪时,会暗示你是否因为丢过身份证导致身份被冒用,会给你发来通缉令,就是要继续找茬。
第四步,引诱你自证清白,实现控制。当你想要自证清白的时候,马上告诉你办法,比如转钱到安全账户、下载木马软件等。
因此,掌握了自证心理控制术,不管对方套路如何,不管他们是是冒充警察,还是冒充税务、邮局或是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只要有人想往你头上扣屎盆子、想站在道德或者法律的制高点审判你,千万记住,不要去辩解、不要去争论,一旦这样做了就会陷入他们的陷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挂掉电话,不再接触。
2、晕轮效应
很多陷入冒充美国大兵等情色诈骗的人,清醒之后都会自责:我连对方的面都没见过,为什么我会认定他就是那个在伊拉克战场出生入死的美国将军,还会给我带来一笔财产?
其实,冒充美国大兵等骗术之所以风靡全球,是因为设计这个骗术剧本的人,用了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
晕轮,就是太阳和月亮周围的光晕,我们说的日晕、月晕就是这个。而晕轮效应,就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
说白了,就是以偏概全,和老俗话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对方身上一个特别突出的优点让我们意乱情迷,忽略了对其他特征的正确认知,反而通过这个突出优点脑补出一个完美的形象。
仔细想想冒充美国大兵诈骗不正是如此吗?
对方加你为好友后,先发来几张战场的图片、开战斗机的图片、英勇杀敌的图片,让你觉得那些活在电影电视中的美国的大兵真的就在和你聊天,他们身上的英雄气质征服了你那颗少女心,在没有去了解他其他方面的情况时,就已经把所有对美国大兵的完美想象都强加在这个骗子身上,暗自以身相许了。
其实,晕轮效应,不但存在于冒充公检法诈骗,那些冒充大款、冒充富婆甚至冒充处女招嫖类的诈骗都利用了这个晕轮效应。所以,再遇到陌生人示爱的时候,千万别被一道“光晕”遮盖了双眼。记得多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这么普通的人,为什么被远在天涯的美国大兵相中。
3、拆屋效应
有些深陷杀猪盘被骗几十万上百万的人曾留言称:我也看过你们关于杀猪盘的诈骗,当初对方让我投资彩票、股票的时候,我也很敏感,但最后我为什么又陷进去了?
其实,不是你太笨,而是骗子的剧本太经典,杀猪盘剧本里应用了很多心理学的原理,而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就是“拆屋效应”。
什么是“拆屋效应”,我们还得从鲁迅的一篇文章说起。
鲁迅先生1927年发表的《无声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 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目前正广泛应用于杀猪盘的“切入”环节。杀猪盘的套路大家应该都很清楚,无论前面如何铺垫,最后必定是要把受骗人引到一个投资项目,比如股票、彩票平台等,这个引导的过程,骗子一般叫做“切入”。
切入环节往往决定诈骗是否成功。骗子为了提高成功率,他们往往先提出一个大的要求:“我发现一个彩票网站有漏洞,每天都在投钱,要不你投个几钱快试试”。这个时候,很多人还比较小心,往往会拒绝。但骗子并不对你的拒绝感到惊讶,他们随后会退而求其次,提出另一个小要求“那我自己偷,要不你也注册一个账号帮我盯着点”。
这个小要求,不需要受骗人投资一分钱,只需要在平台上注册账号盯一下行情,这往往让已经陷入情网的受骗人无法拒绝,甚至为了弥补刚才的愧疚,主动快速注册。这就基本上当一半了。
因为,随后骗子就会通过后台来控制输赢,让自己投资的东西一直盈利,注意让旁观者心动。在心动之后自然就会掉入他们的下一环节,而下一个环节利用的则是登门槛效应。
4、登门槛效应
所谓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这个登门槛效应一般用于杀猪盘诈骗的“钓大”环节。什么是“钓大”呢,就是受骗人接受投资彩票、股票平台之后,嫌疑人指使起由小往大开始投资,慢慢钓大鱼。
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先让你投资几百块练练手,随后就是几千块、几万块,在这个时候,骗子往往会通过后台控制保证你能盈利。在你越陷越深的时候,会通过调整后台设置让你亏钱,如果受骗人拒绝,嫌疑人往往会质问:之前就能投钱,为什么现在不行?
可怜那些待宰的羔羊,为了让自己心中的理想爱人不看扁自己,忍痛去接受这些越来越大的要求,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进去不说,甚至还要借钱、贷款…
在此也想提醒所有身陷爱河的人,千万不要让对方利用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踩着鼻子上脸,该清醒时要清醒,该决绝时要决绝!
5、暴露缺点效应
仔细研究很多“杀猪盘”的诈骗话术可以发现,骗子在为自己打造人设的时候,并不是把自己打造得完美无缺,反而会故意说自己有几个明显的缺点。
比如,如果骗子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白富美,那他一般会说自己从小父母离异,童年有阴影,比较怕黑怕陌生人;如果骗子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高富帅,他会告诉你其实他是一个有点懒的人,衣服经常忘记洗,为了打游戏经常吃外卖。
既然都是骗人,为什么不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完美的人呢?是骗子蠢吗?不是的,其实正是骗子极度聪明,他们利用了心理学上的“暴露缺点效应”。
所谓“暴露缺点效应”是指,一个人适当地暴露自己一些小的缺点,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比较容易相处的普通人,是一个真诚可爱的人,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和“完美”的人相处,那样会压抑、恐慌和自卑。
编写诈骗剧本的人相信,勇于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可能会使人失望,难受一阵子,但经过这“阵痛”之后,人们就会遗忘他的缺点,反而更多地注意他的优点,感受他的魅力。
我相信很多人懂得了这个心理学的原理,就能感受到骗子在打造人设时考虑之周全,也能悟出来一些谈恋爱的道理吧——千万不要在你的爱人面前装“完美”,那样没有人愿意和你厮守终生,太累!
6、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其实是一个经济学概念。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在《经济学》一书中说:“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这类支出称为沉没成本。
对沉没成本处理不好,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害怕走向没有效益产出的“沉淀成本”而不敢投入,也就是放弃之前的付出;二是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而大部分人往往会选择第二种,因为很多人都是非理性的,都会厌恶沉没成本带来损失。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刷单诈骗、贷款诈骗会给一个缺钱的人造成那么大的损失。
比如刷单诈骗中,第一单会让你刷100元返105元,用5块钱吸引住你。第二单会让你刷500元,但却不会返你钱,而是要求你必须再连刷三单。等你花了3000块连续刷了三单之后,骗子又告诉你系统错误,必须连续刷满10单后才会把之前的全部返回给你。
这个时候,就面临沉没成本的决策了。如果不继续刷,那么之前投入的3500块就会连毛都没有一根,而再刷10单还有拿回来的希望,因此,很多人便选择了继续刷单,直至钱财耗尽方才醒悟。
(本文由防骗大数据FPData排版整理)
其实,诈骗剧本中应用的心理学原理还有很多,今天就先抛砖引玉,和大家交流探讨,也希望大家踊跃留言讨论,我们一起为大家揭露各类诈骗背后的本质。
援引资料:
《探讨诈骗犯罪中的心理过程与诈骗犯的心理特征》——张玉婷
《为什么“杀猪盘”能骗得到人?其中的心理学原理有哪些?》——知乎@pickU有糖
📝 作者简介
“终结诈骗”为警方提供最专业的反诈宣传素材,为群众提供最有趣有料的防诈骗知识,普及防诈骗知识,交流反诈骗前沿观点。
内容来源:本文为终结诈骗(antifraud2)原创发布,作者|二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