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身边有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就那么难管呢?似乎,上到十几岁的青春期少年,下到只有3岁的小孩,家长管得越多,孩子越反抗;家长管得越紧,孩子越叛逆。这不禁让人困惑,到底是哪出了问题呢?也许答案是:要管好孩子,家长首先要管好自己。
看过这样一张照片:地铁上,一位妈妈看书,孩子在一旁也拿起一本书看;另一位妈妈在玩手机,孩子也凑过去盯着手机看。在教育的路上,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照单全收,然后从他们的视角,将真相粗暴地展现在父母面前。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大人造就的,孩子的许多心理或行为问题很可能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父母的眼睛往往只盯在孩子身上,对自己的错误却毫无察觉。劲都往孩子身上使,只顾大刀阔斧地砍掉孩子的毛病,只管孩子,却不管自己。这样最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父母越管越头疼,孩子越来越叛逆。
有人曾说:“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很多时候,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标杆”,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要先行。
父母管不好自己的情绪,孩子遇事往往就会复制父母发怒的样子。只有父母遇事时先控制好自己的脾气,才能看见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引导孩子感知、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此,孩子才能在父母的理解和接纳中学会共情。父母管好自己想玩游戏的冲动,管好自己想玩手机的欲望,孩子才能在父母严于律己的熏陶下习得自律。
有人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者。培养孩子很难,但父母自身不放弃,孩子便会在跟随父母的脚步中成长。
一位网友回答:“十几年来,我的爸爸坚持每天6点半起床,看书充电。而我的妈妈,只要有空闲,也会拿起书本认真阅读。每天晚饭后,父母总是相约在楼下空地打打球,或是跑跑步,回家后总是乐此不疲地交流运动的好处。多年以后,我才惊觉这些是父母‘刻意为之’的教育。曾经的我,早上起不来,一看书就发困,一运动就犯懒,可当我看到父母都还在坚持,就突然觉得早起也没有那么痛苦了,读书好像也没有那么难,运动也成了每天的习惯。”
有位校长说:“与其每天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试图掌控孩子成长的每一秒钟,做父母的不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便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孩子却不买账。这是因为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很难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孩子也因此缺乏向上的动力。
孩子最有可能的成长方式,就是复制现在的父母。教育,就是先自教,而后教人;先自管,而后管子。只有我们先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引导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
来源:女儿派(ID:nverpai )| 作者: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