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我们在看待一段出问题的关系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判断谁对谁错、谁有错在先、谁是一味付出最终却被辜负。


然而深入一段关系越久,对错就越难说得清。


心理咨询师黄启团有一本书叫《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他写道:任何一段糟糕的关系,必有你一份功劳。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适用于任何关系。


我们都在无意识中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有人教会别人尊重自己,有人教会别人如何爱自己,有人则教会别人如何伤害自己。


深度好文: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个人会受身边人的影响,也一定会影响身边的人,而一个人影响别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语言。


你一定有过一种体验,当你很生气地跟朋友讲述自己的经历,有的人会让你感觉情绪被安抚,有的人则会让你气上加气。


语言是有指向性的,有些事你不说,别人不会去想;可一旦说了出来,人的神经就会不由自主地聚焦在你所说的那些事情上,就像心理学上“不要想白熊”的实验。


沟通中也是如此,当一位妈妈对孩子说:“今天在学校是不是又调皮捣乱了?”


也许他并没有真的捣乱,但那些做过或者想过的捣乱方法,就会浮现在脑海。


孩子不听话、软弱、不敢承担责任,背后一定有教育失当的父母;


被朋友无视、忽略的人,一定有很多时候不敢站出来、发表自己的主见;


不被同事尊重、当软柿子捏的人,也一定给了别人一次次得寸进尺的机会……

深度好文: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有一部小说虚构了一个九川的故事,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


丹川倡导女尊男卑,丹川郡主嫁到新川之后,受不了丈夫纳妾,自己回了娘家。


为了把她哄回家,郡主的姐姐设置了重重关卡考验男方,包括打麻将、采耳、做辣椒酱等等。


经过一系列的考验,男子才发现,这些关卡并不是为了为难自己,而是了解妻子成长的环境是怎样的、习惯如何,体会她嫁到一个风俗习惯完全不同的地方,内心会有多孤单,身为丈夫的自己需要如何帮她适应新环境。


深度好文: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当然,我们会碰到很多喜欢自己、欣赏自己的人,也会碰到一些厌恶自己、批评自己的人。


孔子说“和而不同”,对待意见不同者的态度,体现了我们真正的沟通能力。


黄启团在书中讲到一个常见的例子,同事在运营公众号的时候遇到一个粉丝,每次发文章,她都会留言,提出一些批评的意见:不是说文章三观不正,就是说文章是毒鸡汤,会误导人、害人……


一气之下,同事把这位粉丝拉黑了。


每个人都会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看待你的言行,立场和角度不同,也就决定了得出的结论不同。


在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孔子“和而不同”的境界,缺乏教养的人就很容易把不同意见表达为一种攻击。

深度好文: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面对攻击,我们如何应对?像拉黑粉丝一样选择“屏蔽”或者“删除”,是一种办法,眼不见为净。


但是现实却没这么简单,让你感到委屈的也许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


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他人的谩骂、攻击时,不仅能够礼貌又智慧地回应,还可以争取和对方化敌为友呢?


黄启团在书中讲到了一个工具——智慧语言模式,也就是在与人沟通时,对语言进行上归类、横归类和下归类,从而寻求共识、增加选择,找到解决方法。


所谓“上归类”,就是找到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


心理学认为,每个行为背后一定有他的正面动机,我们也许不能接受批评这种行为,但批评背后的正面动机是需要被看到的。


就像被拉黑的那位粉丝,当我们关注她的正面动机时会发现,她总是积极留言,说明她很关注这个作者、对他有所期待;


她担心文章会误导人,说明她是一个善良的人,也很在乎作者的口碑;


她能够分辨什么是毒鸡汤,说明她是一个爱学习、有原则的人……


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并肯定这些,她就会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看到,感觉有人了解她、懂她,这就为更深层的沟通创造了可能。


接着,进行横归类,也就是在同一个层次,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在充分肯定了这位粉丝的正面动机之后,你可以对她说:“我知道你不厌其烦地跟我说那么多,都是出于好意,除了批评之外,也希望能听到一些改进的建议。”

深度好文: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最后进行下归类,也就是找到具体的方法。


当对方由批评变成建议后,他也许会提供不少有价值的方法,你从众多方法中选取一个可行的,和他讨论如何细化、执行,并对他表示感谢。


这样,一个攻击你的网友很快就变成你的免费顾问了,所谓孽缘、善缘,有时就在于我们有没有找到彼此契合的地方。


深度好文: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传说,寒山和拾得原本是佛界的两位罗汉,在凡间化作两位苦行僧。


一日,寒山受人侮辱,气愤至极。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说: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我们没有拾得那样的定力可以“再待几年”,于是大多数人奋起还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结果把自己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类人。

深度好文: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他人的喜欢与讨厌,是他眼中的你,而不是真正的你。


面对赞美,报之以微笑,不必全当真;面对贬损、攻击,也不恼羞成怒、反唇相讥。


没有你的允许,就没有任何人能伤害你。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图片 | 视觉中国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