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回想起自己与所爱历经的
“出发与抵达”。
“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
离别的一刹那,像是开刀”。
爱有多深,
只愿你“起 落 安 妥”四字的分量就有多重。
有人,把生命
揪心的最后一程又忆了一遍。
“往事并不如烟,
但是,
你放心,我会替你,好好照顾自己。”
@我可
妈妈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一路顺风。
@民宿《龙首店》
奶奶最后的日子,得了阿尔茨海默病。我当时在上海打工,听村子的人说,每天下午,奶奶都会拄着拐杖到村口喊我名字,叫我回家。
@A little love
给老爸洗过两次脚。
一次是老爸下班回来,在那洗脚,我主动过去给他洗的。
还有一次就是老爸快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那天晚上,他让我再给他洗一次脚。
@PON
上初一时,因父母调动工作而搬家,对门既是发小又是同学的男孩,托人送了我一个蓝皮笔记本,还写了临别赠言。时间仓促,没来得及回礼,也没机会说声谢谢,总想着只有三十多公里,有空回来,就随车去了新家。
一年后,听妈妈说,那男孩因为脚受伤发炎,没得到正规治疗而感染全身,去世了。
哭了半宿。我甚至不记得最后一面,只有接过来笔记本那一刻,脑中浮现出的他的样子。
@卓
儿子问我,要是有时光机,你最想去哪?是不是想去看小时候的他?
我说,我想我爸爸妈妈了。我想回到我小时候,骑大马,被我妈妈抱着的时候;我更想帮他们躲过意外,让他们看着我长大,花我挣的钱。
@托管陈老师🌹 🌹 🌹
以前打电话回家,经常都是父亲接的,第一句话总是问:母亲呢?然后父亲总是把电话交给母亲,在母亲旁边静静听,喜欢不时插一句话。
父亲在三年前突然不舒服去逝,来不及见最后一面。现在每次打电话都会想:如果是父亲接的该多好,一定要先和父亲多聊两句。离别,来得这样猝不及防,成了一生的遗憾与思念。
有人,分享了
一些被爱稳稳托住的时刻。
“惊天动地的爱,鸡毛蒜皮地给。
谢谢你爱我。”
@四月朝阳
我生病了,就特别爱在父母家里住着。
@杨小丹
前天下大雨,我没出去,躺了一天。我妈打了好几个电话给我,可惜我呼呼大睡,醒来才回电,问她什么事。她说发现我的微信步数为零,担心我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梅影三蝶
在城市生活,偶有心慌乱,心不安宁,心空荡荡的时候,这时候,我非择个周末回到只有四十分钟左右车程的老家。身处熟悉的家,见到慈爱的双亲,吃上他们做的午晚餐,心瞬间安静,满足,心被填满,那是一剂神奇的灵丹妙药。
后来,渐渐悟出,我的不得劲,我的慌乱,全因一个月没和挚爱的父母见上一面。此刻的我,早已不惑之年。
@Elaine
想起上学那会有回持续发高烧,爸爸妈妈放不下心,跨市连夜开车赶到学校,保安不让爸爸进门,五十岁的爸爸翻了高高的围栏,把药送到了我的宿舍。
@九月
想到自己刚上高中的时候,每天对周围的事情都很新鲜,有四五天没和家人联系。突然一天班主任叫住了我,说让我抽空给家里打个电话。
我才知道,妈妈在我上高中后很不放心,每天都睡不好,实在等不了后,才和老师联系的。从那以后,每周我都和妈妈通话,我知道有人一直在等着我。
@四叶弥纱
所以,每次年后准备回来上班时,家里人给准备的东西,无论多重,都得想方设法带上,就为了看他们开心的表情。
@大红山楂╮(╯▽╰)╭
所以,即使我说了一次这道菜很好吃,家里人在我每次回家的时候都做,就算我吃腻了,我也不会说。心意那么珍贵,我每一次都要好好存放好才行,要永远记在心里。
因为我知道我不能天天陪在家人身边,我要珍惜好每一次。
有人,生出了一些感触,
关于何为珍惜何为珍贵。
“我们是各种意义上的幸运儿。
真的,要好好活着。”
@我觉得我还可以瘦三斤
真的,终于理解了“落地给我打电话”,“到了给我发消息”,“记得报平安”的意义,再次看到,才发现最朴实的话,原来是那么沉甸甸。
@💋 给da l ao 递可乐👣
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顶着不起眼的外貌,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没有什么特长,好像也没有坚持下去的爱好,找到一份不好不坏的工作,当起了打工人,遇见一个爱人,再组建一个平凡的家庭,这是一个普通人的人生。
但是,给我的这个人生剧本里,没有天灾没有战争没有意外,自己和家人都身体健康,没有流离失所,有地方住,想吃的东西都买得起,我们管这个叫“普通人的人生”,其实这已经是属于少数人的很幸运的人生了。
珍惜当下,珍惜所有,我们比谁都幸运啊!
@莘莘
我祝你平安。不是“如果快乐太难,我祝你平安”,而是我最希望的就是你能平平安安,其次才是健康无忧,其次才是快乐顺遂,其次才是家业有成。
@十月
我想陪在爱的人身边一年又一年,听小侄子咿呀碎语,和爸爸一起钓鱼,陪妈妈逛菜市场,还有我的朋友们,得一起拌嘴嬉闹,生活的烟火气,我得好好珍惜。
@Wenzhi丨Chen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
@梅子
我更喜欢说“见一面,赚一面”。
还有人,做出了
一些温暖的可爱的转变——
“请你,
务必替到不了明天的人,
好好热爱生活,好好投入生活。”
配图丨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