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毫米的息肉拖成癌!医生感叹:可惜错过了2个重要时机!

健康时报
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从42岁到61岁,5毫米的直肠息肉20年后变成癌。医生感叹“可惜了”,错过了2个重要时机。


5毫米直肠息肉20年后变成癌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镜科主任医师李初俊曾接诊过一个真实案例:


2019年末,61岁陈先生专程从300多公里外赶来就诊,称自己大便次数增多伴反复便血3个月。作为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专科医生,李初俊医生敏锐地意识到:情况不妙!可能又是直肠癌!


李初俊医生追问陈先生既往病史及是否做过肠镜检查时,患者竟拿出了一份20年前的肠镜检查报告。


原来1999年陈先生在当地曾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当时便发现有个直径5毫米的亚蒂直肠息肉,但未做处理。20年来竟一直没有予以重视,再也没有做过肠镜复查追踪息肉的变化情况!


这份20多年前的纤维内窥镜检查报告显示:患者直肠有一处约5毫米乘5毫米的腺瘤样息肉,发红短蒂,无活动性出血。


5毫米有多大?约莫只有绿豆大小。可惜早期的肠镜报告没有图像。


1999年的纤维内窥镜检查报告


后来李初俊医生为患者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于直肠距肛缘12厘米~17厘米见一环2/5周肿物,直径4厘米-5厘米,表面糜烂坏死。


从肠镜检查所见,基本可以确定,直肠息肉已经癌变为直肠癌,而且已经不是早期!


2019年的电子结肠镜检查报告


医生感叹:错过了2个重要时机



5毫米的直肠亚蒂息肉,放任不管20年后,长大了足足10倍,成为50毫米的病变。原本是良性的息肉(癌前病变),“质变”成了直肠癌。


李初俊主任医师感叹道:患者错过了两个重要处理时机:


第一次机会:


在发生肠癌癌前病变前,患者未能在还是息肉的这个癌前病变阶段接受肠镜下超微创切除,否则便可祛除癌前病变,预防肠癌;


第二次机会:


即使息肉刚刚癌变,早期仍可通过内镜治愈性切除。若及时就诊,就可在内镜下进行超微创切除局部早期癌变的息肉,无需开腹,无需切除肠段,可以保持肠道器官的完整性,避免肠癌根治手术带来的巨大手术创伤。


可惜,此案例由于拖延治疗,最终需要实施直肠癌根治术,切除了包括肿瘤在内的肠段,治疗过程必须承受着肠道器官缺失和较大的创伤,也需要耗费较多的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


医生提醒:40岁后一定做一次肠镜



一般在临床上,医生都会建议超过40岁的人,无症状要做一次肠镜检查。而这并不是多此一举,更不是乱开检查。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梁宝松2022年在肠胃病刊文强调,人到中年,一定要做一次肠镜!原因其实很简单:


1. 结直肠癌症状非常隐蔽,在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不典型;息肉更没有症状,只有肠镜检查时候才能够发现;其他如CT、彩超、核磁等,则无能为力。


2. 90%以上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及时发现并切除息肉,是预防肠癌最有效的手段。


3. 根据临床经验,人到40岁,超过20%的人长有息肉,过了50岁,超过30%的人有息肉;60-70岁的人比例会更高。


4. 发现息肉和早期肠癌,治疗非常简单,在内镜下就可完成,创伤也小,对预期寿命几乎没有影响!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2版)》,强烈建议以下人群要及时做个肠镜:




(1)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2)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4)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5)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6)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7)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肠镜是检查肠癌的有效手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2018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超过45岁一定要做肠镜,如果没有异常,做一次肠镜管五年、十年没问题,不会得结直肠癌。


更多健康新闻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更多精彩文章:



本文综合自:

① 2020-04-25 中山六院《5mm直肠息肉的20年成癌记》

② 2022-04-15《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2版)》上海市抗癌协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③ 2022-10-11胃肠病《吃了个火龙果,揪出个大肠癌!》

④ 2018-07-20健康时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早发现一例癌挽救一个家》


编辑:任   
审稿:杨小明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健康时报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