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ID: rufengdajia)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母亲节到了,让我们一起品读10首写给母亲的诗词,读懂那份温柔深厚的母爱。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人生的天命之年,孟郊终于得了一个小官,结束了居无定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第一时间把母亲接到身边照料,希望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看到母亲得以颐养天年,孟郊想起的,是少年离家,母亲在自己临行之前为自己缝衣的场景。每次离别母亲都在缝制衣服,心中期盼儿子早归,但是却把衣服缝得结结实实,怕孩子在外面久久难归,挨冻受累。自己年幼丧父,母亲把自己拉扯长大,让自己读书成才。母亲这些年付出这么多,我这一点孝心怎么可能报答她的恩德。这首诗不是少年游子的离别之作,而是一场迟到多年的报答,是一个诗人,在天命之年,结束漂泊,重与母亲团聚的诗。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萱草,又叫忘忧草,象征东方女性温柔、含蓄、朴实、坚忍、牺牲奉献的精神,在恬淡中散发出母爱的光辉。相传,唐太宗李世民随父亲在外争战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思念儿子而病倒。后来,游子要远行时,会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记烦忧。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风尘。
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报答母爱是天经地义的事,身为人子,如果可以治好母亲的病,稍微报答一下母亲的恩情,人生也就没什么遗憾了。宋·王安石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月圆之夜,母亲听到杜鹃的啼叫,想起自己在外面漂泊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寥寥数语,刻画出月圆之夜,母亲牵挂千里之外儿子的动人情景。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犹记得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母亲。如今,却再也见不到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倚靠着柴门盼望我了。全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诗如一帧发黄的老照片,一首低回沉婉的曲子,响着余韵,久萦心间。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本诗描写的是诗人远行他乡、离别母亲时,所见到的让他刻骨铭心的场景。诗人幼年丧父,居家贫寒,常年奔波在外。偶然归家,不过小聚几日,为了生计,不得不作别老母,离家远行。一个风雪之夜,诗人强忍离愁别绪,看了一眼白发散乱,泪眼干枯的老母,顿时愁情如潮、悲痛难忍,一首催人泪下的七绝《别老母》,从心中喷涌而出。诗的最后一句“此时有子不如无”,是诗人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为了生活,自己不仅无法让年迈的老母亲安享温暖幸福,还将她独自留在了风雪中的柴门前。这样的儿子岂不是不如没有?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和伤痛。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慈乌,是较小的一种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慈乌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整日守着旧山林,每天半夜哀哀啼哭。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在萱草花盛开的季节,母亲倚门翘首盼儿归、却杳无音讯。这首诗通过睹物思人、借物言情,将母子间的思念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诗人的母亲已经去世了,诗人在傍晚独自站在母亲坟前,为母亲祭奠洒酒。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