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美丽中国!

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今天(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通过一组海报,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一起了解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方方面面。
01
坚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中国,野生亚洲象生活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3个州市。

云南省亚洲象活动地区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努力促进人象和谐。为保护亚洲象,云南实施了9000多亩栖息地修复改造,建“大象食源地”,种象草、甜竹等大象爱吃的植物;成立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先后参与野生亚洲象救助20余次,成功救助野生亚洲象十余头。

最新监测显示,目前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已增至300多头。

02
加大

生态修复力度

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开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生态治理内容不再是单一的植树造林防风固沙,而是转向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截至2022年底,新疆阿克苏地区已完成生态保护修复1760平方公里,矿山生态修复9.9平方公里,河道岸堤修复363公里。
03
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年来,广西南宁不断加强臭氧污染防治、移动源污染防治、秸秆露天禁烧、扬尘污染管控、污染天气过程应对等措施。

2022年,广西南宁梳理各类大气污染源3.15万个,完成2625个单位涉扬尘问题、2868个涉秸秆焚烧问题的整改。今年1至4月,南宁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2%,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南宁蓝”实现常驻。
04
推动

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汉江,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2008年以前,汉江汉中城区段属于传统的城市采砂河段,垃圾污水等问题较为严重。经过十余年全力建设,目前天汉湿地公园已形成风景秀丽、生态良好的湿地景观。

公园建有滩地走廊、滨水栈道、堤顶公路三条慢行步道,岸线道路长20公里,自然水域面积6.5平方公里,生态湿地面积1.32平方公里。
05
加大

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2016年起,青海省建设的“青海生态之窗”,对藏羚羊栖息地等生态状况进行了实时监测。这套远程网络视频观测系统,实现了对三江源等五大生态板块的监测全覆盖。

截至2023年6月,观测点位已从2016年的6个增加到76个。

06
推进

碳达峰碳中和

2021年末,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入了内蒙古电网,成为国内首个储能配置规模达到千兆瓦时的新能源场站。该电站总建设规模达200万千瓦,其中含风电170万千瓦,光伏30万千瓦。与同容量燃煤发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186.51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77.6万吨,环保效益显著。

这个项目也入选了2022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典型案例,未来将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07
加强

科技支撑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用科技构建新生态。2015年,由农业设施光伏和地面光伏组成的“信义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这是福建省最大容量的光伏发电站,一年约可发电6640万千瓦时。

08
守牢

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

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梵净山,森林覆盖率95%,有着40多个复杂的森林类型和丰富的植物种类。梵净山保护区管理局把森林防火放在最头等、最基础、最关键的位置,全力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09
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

201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福建、江西、贵州和海南四省开展试验区建设,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综合性试验,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为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中国积累经验。

近年来,福建厦门五缘湾片区全面推进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综合开发。增设绿地和公园,对海域进行全面还海、清淤,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和经验,与数十个优秀案例一道,入选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监制|李浙
主编|蒋安琪 ‍‍‍‍‍‍‍‍
编辑|潘梦莹  视觉|黄绪甜‍‍‍‍
校对 | 高少卓
©央视新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央视新闻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