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啸日 | 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正式运行

今天(11月5日)是第4个“世界海啸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批准,由我国承建的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启动业务化正式运行,为南中国海周边中国、文莱、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9个国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啸监测预警服务。同时,由日本承建的西北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终止向南中国海区域提供临时性海啸预警服务。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出席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业务化正式运行发布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秘书处执行秘书弗拉基米尔·拉宾宁博士视频致辞。

王宏指出,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业务化正式运行是我国同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开展海洋领域务实合作、参与全球和区域海洋治理的一项重要成果,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一项示范性工程,是努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国为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愿与各方携手,共同为推进海啸预警监测工作发展创造条件,为海啸灾害预警预报研究和实践贡献力量,为南中国海区域防灾减灾提供中国经验。

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的国际预警服务区域包括南海、苏禄海和苏拉威西海,覆盖了该区域主要的地震俯冲带,为南中国海周边成员国提供 24小时全天候地震海啸监测预警服务,并承担组织开展该区域的培训、宣传教育等减灾活动职责。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是南中国海周边各国密切协调、精诚合作的成果,我国在其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从最初倡议到业务化正式运行,经历了近10年。十年间,我国的地震海啸监测预警能力得到了跨越式提升,自主研发建立了完善的地震海啸监测网络系统、海啸预警系统和海啸减灾系统,形成对我国、南中国海区域以及重点关注海域的地震海啸监测、分析和预警能力,能够为我国沿海地区、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及相关海域提供快速的海啸预警信息服务。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化海啸预警信息处理平台集成了全球海底地震监测、全球水位监测、太平洋海啸并行预报模型、海啸情景数据库以及海啸产品制作发布等子系统,使得我国海啸预警的时效大幅缩短至8分钟~12分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是第4个“世界海啸日”。
那么,海啸究竟有多可怕,又该如何应对?一起来关注——

图片由新华社制作
i自然新媒体团队

记者:方正飞

编辑:吴琼

审核:兰圣伟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