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外历史纲要下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

 

课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教学目标

1.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原理,认识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通过时空定位,使学生了解十月革命的进程。

3.结合史料,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十月革命的影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体制的评价,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同时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

重点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原因、历史意义;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

难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五个国家的国旗,相信同学们应该可以认出这些国旗,同时问同学们这些国家有什么共同特点?以此来吸引学生兴趣,顺利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本课线索比较清晰,分为两大部分: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 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据统计1900年,俄国全部股份资本的47%以上是外国资本,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的最重要的部门。”,引导学生得出十月革命爆发的经济背景是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多媒体展示材料二,“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 1861年获得解放之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得出十月革命爆发的政治背景是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多媒体展示材料三:列宁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理论基础是列宁主义的形成。并进一步介绍和分析列宁主义。

多媒体展示材料四:一战时期俄国参战和罢工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

2.过程:由教师配合使用多媒体简单讲述。

3.历史意义

用“对俄国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句号;对世界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感叹号”这句话引出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告诉我们俄国十月革命不仅对俄国自身有重要意义:结束了剥削阶级在俄国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启了俄国的现代化强国进程。更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的局面,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影响要一分为二、从正反两方面着手。正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2.新经济政策

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影响。同时,向学生说明新经济政策只是列宁找到的一条在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用列宁曾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来引导学生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简单介绍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用“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这句话引入斯大林体制

3.斯大林体制

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斯大林体制的内容和影响。同样要注意一分为二的分析。

最后,同学们思考问题“斯大林体制的教训”。1.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4.制定政策必须考虑人民的利益,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小   结

通过层次关系图来展现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让学生对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更加宏观的认识。

拓展阅读资料

1.宋天航、钟建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经济的历史考察》

2.“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世界历史》                                

3.“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

——《世界历史》

 

资源来源于学科网,原作者无法查证,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