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拓展: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俄历2月,俄国处于动荡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夺走了俄国数百万生命,土地荒芜、粮食奇缺、物价飞涨,国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沙皇专制制度走到了尽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工人们掀起了罢工浪潮,沙皇命令军队向示威群众射击,激起了更大的反抗浪潮,罢工转为武装起义。起义席卷全圣彼得堡,大批军队也参加了起义。

312日,起义士兵和工人群众逮捕了沙皇大臣和将军,释放了政治犯。

315日,俄皇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传位给他的弟弟米哈伊尔,但是米哈伊尔也宣布隐退,统治俄国长达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终于寿终正寝。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措施,如宣布实行政治大赦,准备召开立宪会议,宣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取消民族限制等。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地下活动转入公开活动。列宁、斯大林、捷尔仁斯基等相继从国外或流放地返回圣彼得堡。

二月革命以后,实际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苏维埃,是俄文会议的译音,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的人民群众的组织。二月革命后,圣彼得堡工人和士兵建立了革命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苏维埃掌握着部分军队、邮局铁路等要害部门,实际上掌握着政权最有实力的部分。

临时政府由大公爵李沃夫为首脑,政府成员由资产阶级民主党派和大资本家组成,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利益。

这样,就形成了临时政府有权无力,而工兵代表苏维埃却有力无权的局面。

临时政府成立后,战争与和平是最为迫切的问题,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城市多次举行争取和平的示威游行,要求立即停止战争。

俄历418日,俄国劳动人民庆祝五一节,工人和士兵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无数面鲜红的旗帜和标语都写着民主、和平的要求。

但就在同时,临时政府给各盟国发出照会,向他们保证俄国将把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命令前线部队继续投入战斗,希望通过战争结束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照会公布后,立即引起人民的愤慨,圣彼得堡工人和卫戌部队的士兵再次走上街头,涌向临时政府开会的玛丽亚宫。临时政府企图用枪炮镇压游行群众,但士兵拒绝向群众开火。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临时政府解除了陆军部长古契柯夫、外交部长米留科夫的职务,并提出吸收苏维埃代表参加临时政府。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首领居然接受了邀请,组成了临时联合政府。

临时联合政府执行的仍然是反对人民的政策:对内,临时政府反对解决土地问题,通令调动军队,镇压农民夺取地主的土地;在工业方面,极力扶持资产阶级垄断势力,成立保护工业委员会,私营铁路委员会等组织,要求冻结工资、拒绝任何形式的监督;对外加强对协约国的依赖,以换取他们政治经济方面的支持。531日,临时联合政府向英法发出照会,宣布将坚定不移地忠于盟国的共同事业。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引起人民的极大愤慨。列宁指出:只有工人农民夺取政权,才能解决战争问题、土地问题和工人生活问题。

618日,圣彼堡举行有50万人参加的大规模游行,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从四面八方涌向安葬二月革命烈士的马尔索广场,人群海洋的上空飘扬数千面红旗和标语。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群众打出的标语口号是: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监督生产和组织生产万岁!莫斯科、基辅等其他城市也相继爆发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74日,圣彼得堡再次爆发了工人、士兵的示威游行,示威群众达到50多万。此刻,把持苏维埃领导权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完全站在临时政府一边,做出决定禁止示威游行,并同意临时政府从前线调回军队镇压群众运动。下午2点,士官生、哥萨克向游行群众开枪射击,造成400余人伤亡。随后,临时政府宣布圣彼得堡戒严,没收了工人武装,解除了参加游行团队的武装。布尔什维克党《真理报》被查封,列宁等党的领导人被迫转入地下。至此,临时政府完全掌握了政权,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领导的苏维埃成了它的附庸,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研究员 吴恩远)“十月革命是由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所决定的:第一,它是俄国现代化进程的、面临的各种矛盾爆发的必然反映,当时俄国的国情是,一方面俄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它的工业产值已经居于世界第五位、欧洲第四位,但另一方面,腐朽、专制的沙皇制度阻碍了俄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沙皇俄国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点,民族矛盾、社会矛盾、阶级矛盾都到了一个十分尖锐的地步,俄国社会面临着革命的境地,资产阶级二月革命爆发就是证明;第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虽然它推翻了腐朽的沙皇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政者顽固的代表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没有可能,也不愿意解决俄国社会面临的和平、土地、面包三大问题,激起了群众的不满,因此,必然爆发新一轮的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的秋天,俄国爆发了全国性危机,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境地。物价急剧上涨,日益尖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矛盾促使了革命运动,大规模有组织的工人罢工持续不断,农民起义到处蔓延,前线士兵普遍厌战,俄国正酝酿更大的社会风暴。

早在44日,列宁向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圣彼得堡委员会委员做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四月提纲》提出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在此基础上,布尔什维克党实现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统一,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

7月危机后,列宁转入地下,在风景秀丽的拉兹里夫湖畔的简陋木屋里,列宁写下了《国家与革命》、《大难临头,出路何在》等著名的论著。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在帝国主义薄弱的链条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应当解决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新型国家的形式等等,奠定了十月革命的理论基础。

1917726日至83日,布尔什维克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圣彼得堡举行,列宁未能出席大会。斯大林、布哈林、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等在会上做报告,大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8月,在粉碎科尔尼诺夫将军叛乱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响应布尔什维克党号召,拿起武器、迅速建立起新的赤卫队。随着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的积极工作,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内部的力量日趋强大。

9月初,首先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苏维埃,随后在全国绝大多数苏维埃内部,布尔什维克党占据了优势。在北方战线和西方战线,有170万军队、100多个团队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内部也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左派转向布尔什维克党,武装起义的时机成熟。

191710月初的一个阴天,两个男人从芬兰乘293号机车返回圣彼得堡,其中一个有点像牧师,他头发花白,脸刮得很光,这就是精心化装的列宁和护送他的交通员。

1010日,布尔什维克党召开党中央特别会议,会议批准列宁关于起义的决议,建议由捷尔仁斯基、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布勃诺夫、乌里茨基五人组成的圣彼得堡革命军事总部,具体领导起义。按照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由委员会派遣的全权代表分赴顿巴斯、乌拉尔、喀琅施塔特、西南战线等地组织当地起义。

(莫斯科大学历史系 教授 尼奥诺娃)“列宁说: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阶段已经结束,现在需要我们拿起武器为新的革命做准备。他说:工人和穷苦的农民的联盟将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推动力。”

俄历1024日清晨,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下令占领武装起义的司令部——斯莫尔尼宫,查封布尔什维克党的报纸——《工人之路报》,并把装甲车开到报社,工人和赤卫队把装甲车夺过来。上午11时《工人之路报》出版,号召起义推翻临时政府,晚上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直接领导起义。各部队和赤卫队迅速地向斯莫尔尼宫集结,波罗的海舰队水兵也调来了。按照指挥部命令,工人赤卫队和士兵从117日(俄历1025日)凌晨开始,逐步占领了火车站、邮局、电报局、发电厂、政府各部、国家银行,数万名起义者包围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清晨,几乎全城已掌握在起义者手里。上午10时,列宁以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发表《告俄国公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移到圣彼得堡工兵代表苏维埃及领导圣彼得堡无产阶级和卫戌部队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手里。革命军事委员会将立即提出民主和约,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工人监督生产,成立苏维埃政府。

25日晚上,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临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命令他们在20分钟内停止抵抗、缴械投降,临时政府借故拖延。此时,守卫冬宫的军队开始瓦解,300多名哥萨克自行撤离冬宫,部分士官生也发生了动摇。晚上940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巡洋舰发射空弹,向赤卫队员、水兵们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了。以革命军事委员会代表安东诺夫·奥弗先科为首的士兵、水兵和赤卫队员冲进冬宫,与据守在那里的士官生和妇女突击营进行战斗。

1026日凌晨150分,临时政府最后一届部长们被逮捕。在今天圣彼得堡、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当年临时政府会议厅墙上挂钟永远定格在150分。

就在攻打冬宫的同时,1025日晚上1040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通过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布全部国家政权转归工人、士兵、农民代表苏维埃。会场内多次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1026日晚,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宣布废除一切侵略性条约,在不割地、不赔款条件下立即签订和约。通过土地法令,宣布无偿没收地主一切土地,把全部土地交给人民。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7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大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国际政治关系体系。由于巴黎和会达成的主要文件是《凡尔赛和约》,而他们在这个和约中遗留的问题是在华盛顿会议中补充的,因此这个体系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的实质在于巩固战胜国的既得利益,维护它们之间的均势,反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镇压各国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该体系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心在欧洲,战胜国协约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决定在巴黎召开制裁和处理主要战败国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会议。与会的国家分别抱有各自不同的目的:

法国在战争中遭受惨重的损失,但因此而跃居欧洲第一号陆军强国的地位。为避免日后德国东山再起,要尽量削弱德国,因此在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处理殖民地和处理德国盟国等问题上,采取了苛刻的态度。

英国力求完全剥夺德国的海军和殖民地,维护自己的世界霸权地位,但同时不愿过分削弱德国的实力基础,以维持传统的大陆均衡,掣肘法国和对抗苏俄。

美国在战争中发了横财,集中了世界黄金储备的40%,成为世界上第一经济大国,并通过战争成为政治和军事上的强国。美国政府宣扬民族自决权和门户开放政策,达到削弱德国、对抗苏俄、抑制英法,从而实现它向全世界的渗透和扩张,驾御欧洲、称霸世界的目标。因此,美国在削弱德国的同时,又要保持它的实力基础,使其在欧洲对抗英法,并以鼓吹贸易航行自由、殖民权利均等原则,打进英法的殖民体系。在远东则压抑日本咄咄逼人的势力,扩大它在中国的影响。为此,美国在推行上述政策的同时,要建立一个它早已策划的国际联盟,把国际联盟纳入和约的内容,使和约成为国际联盟控制和管理下的和约。

意大利因力不从心,制订了有限的分赃和扩张目标,即独霸亚得里亚海和涉足巴尔干,它最关心的是对奥匈帝国的和约。

日本的主要目标在远东,使它从德国殖民者手中夺到的中国山东半岛的权益合法化,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获得德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些殖民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康春林)“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可以想见,战胜的帝国主义大国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和意大利只会为各自的利益而斗争,根本不会真正给世界带来和平、安全和正义。”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和紧张的筹备,1919118日,规模空前的巴黎和会终于在法国外交部大厅开幕。参加会议的有英、法、美、日、意、巴西、波兰、中国、南非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1000多名,其中全权代表70人。处理战后问题的巴黎和会体现和贯彻了战胜的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美、日、意等国的意志。参加和会的各国代表的权利是不平等的,享有整体利益的国家是会议操纵者美、英、法、日、意5个国家,它们可以参加一切会议,对所有问题提出议案。其他国家则是享有局部利益的国家,仅能在讨论涉及本国问题时允许出席,或仅能在5大国某一国的邀请下才能就与己有关的问题拥有发言权。会议把苏维埃俄国排除在外,德、奥等战败国也不允许出席。

和会成立了由5大国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会议即最高会议,它决定了和会的议题及其决定。十人会议的成员是:美国的威尔逊和兰辛、法国的壳利孟梭和毕松、英国的劳合·乔治和贝尔福、意大利的奥兰多和索尼诺、日本的牧野男爵和新田子爵。担任大会主度的克利孟梭坦白地说:只有五大强国先行解决了一切重大问题,然后才走进会场。他的话说明了列强主宰国际事务的本质。威尔逊、克利孟梭和劳合·乔治操纵了会议的大权。和会还设置了专门委员会会议和全体会议,它们只是在5大国认为需要时和已经作出决定和初步决定时才予以召开。

成立国际联盟是和会主要议题之一,各大国首脑迎合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纷纷主张建立一个保障和平的国际机构,其中尤以美国总统威尔逊为甚,他坚持成立国际联盟应与和约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在盟约是否载入关于德国的大煤矿萨尔归属法国和关于海上自由的问题上,美国与法国、英国争执激烈。最后,在拟订的国际联盟国草案中,英法等得到的是实惠,而美国得到的是《国际盟约》的空文。428日,盟约在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美、英、法、意、日为常任理事国。在《盟约》确定的殖民地委任统治的问题上,委任统治国家和地区也为英、法、比、日等所得。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被英法所控制,美国总统威尔逊空手回国,陷入一片讽刺、谴责之声中。19191119日,美国参议院以5338的票数拒绝批准和约。

巴黎和会制订了苛刻的对德和约,称《凡尔赛和约》。态度严厉的法国、态度缓和的英国和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的美国,经过激烈的争斗和幕后交易,最后达成了妥协。1919628日,在凡尔赛的镜厅,也就是48年前威廉一世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的地方举行了对德和约的正式签字。和约主要内容涉及疆界、限制军备、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德国丧失了原有疆土的1/8和人口的1/10,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各类海军船只不超过36艘,赔款总额为1300亿金马克,交出全部殖民地。这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一项掠夺性和约,是胜利者强加于失败者的不平等条约,真正受害的是德国人民。德国是在民族复仇主义的情绪中被迫接受和约的。德国总理谢德曼曾说:谁签署这个条约,谁的手就要烂掉。

由法、英、美控制的和会,还把干涉苏维埃俄国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作为和会的重要议题,并在和会前后对两国进行了武装干涉。

191947月,在法、英、美组织下,先后由罗马尼亚、法国、捷克和塞尔维亚等国组成的绝对优势兵力对匈牙利发动了进攻,加上本国社会民主党右派的叛卖,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于8月被颠覆。

巴黎和会还先后与战败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了《圣日尔曼和约》、《纳依和约》、《特里亚农和约》和《色佛尔和约》,就领土条款而言,《特里亚农和约》是苛刻的,而对土耳其的《色佛尔和约》是凡尔赛体系中最具奴役性的条约。在委任统治的名义下,列强瓜分了土耳其帝国,使其丧失了4/5的领土,几乎丧失了独立和全部主权。保加利亚和匈牙利这些民族国家因同盟国的失败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它们反抗和不满的民族主义情绪成为德国法西斯掀起的修正边界领土的国际思潮的基础。另外,巴黎和约确定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的国际地位。

中国是参加协约国一方的战胜国,巴黎和会本应无条件地将战败的德国占据山东的一切权益归还中国,但对中国怀有领土扩张野心的日本竟无理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交给日本。为此,日本搬出它1915年强加给中国的殖民主义条约——二十一条和1917年它与英、法、俄、意等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秘密协定等作为根据。中国人民掀起了强大的反对强权政治的运动,在国内舆论的声援下,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和王正廷不畏强权义正词严、据理力争,并拒绝在作约上签字。和会的操纵者们把中国代表拒之门外,按照兰辛的说法:威尔逊出卖了一个伟大的原则,他们径自炮制了《凡尔赛和约》的第156条至158条。根据1898年中德条约及关于由山东省的其他一切协定,德国所获的胶州地区、铁路、矿山、工厂、海底电缆和一切附属之权利均为日本获得并继续为其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康春林)帝国主义大国在中国问题上的交易深刻地暴露了巴黎和会的实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赤裸裸的侵略行径和巴黎和会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对日本的纵容,中国人民掀起了强大的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从此,中国人民民族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和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的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以凡尔赛和约等构成的凡尔赛体系并非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体系,而是几个战胜的大国争夺利益的暂时妥协。它深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尤其是德国的矛盾,加深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与帝国主义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加深了帝国主义与苏维埃俄国的矛盾。

华盛顿会议也称太平洋会议,是继巴黎和会之后又一次重大国际会议。华盛顿会议于192111月至19222月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和中国。主要议题是削减和限制海军军备,缓和激烈的军备竞赛,协调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的矛盾,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巴黎和会及其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主要是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划分因种种原因而悬而未决。综合实力已升为世界第一的美国由于在巴黎和会上没有捞到实惠,遭受外交失败,便把外交重心放在东方,以此出发而谋求世界霸权。

在战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霸最激烈的是美、英、日三国,其中又以日、美两国的矛盾更为尖锐。列宁分析说:近几十年来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积下了无数的易燃物,因此这两个大国必然会为争夺太平洋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而展开激烈的搏斗。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康春林)它们的斗争预示了二十世纪另一场大搏战,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在这里展开,也预示了中国将会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争夺的重点在中国,战时和战后日本在华势力的急剧膨胀危及到美国的利益。由于有1902年缔结后又续约的英日同盟,日本向中国扩张似有不可抑制的势头。比如,中国棉纺业的外商纱厂几乎尽为日商所有。为了争夺这一地区的霸权,美国与日本、英国进行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提出建造相等于世界上任何其他一国所有的最强有力的海军的计划,企图以实力为基础赢得竞争。激烈的竞争和矛盾冲突,迫使它们走向谈判,这就是华盛顿会议的背景。

192178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5国提议召开国际会议,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也表示会议与己有关,于是会议范围扩大为9国。由于在此之前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山东问题一直还是中日之间的悬案。

19211112日,华盛顿会议正式开幕,美国国务院休斯被推选为大会主席。会议主要议题是限制军备问题、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会议共通过了7项条约和13项决议,其中最重要的是美、英、法、日《四国条约》和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协定》,还有9国签订的《九国公约》。其中《四国条约》以缔约各国彼此协商和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地区的权利代替了过去的英日同盟。在海军军备问题上,各国在对美国的经济实力增长无可奈何的同时,力争维持和加强本国的地位。英国被迫放弃战前支持的双强标准,即英国海军舰只不能低于另外两强舰只之和。这样,英国开始失去长期的海上霸权;法国担心自己降到二等强国意大利的地位;日本在本国经济状况不允许的情况下,仍企图与美国抗争。经过激烈的争吵后签订的《五国海军协定》规定:英、美、日、法、意的主力舰的总吨位之比为5531.75:1.75

华盛顿会议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远东和太平洋问题,而中国问题无疑是这一议题的核心。中国收回山东的决心,受到了美国一定的支持,但美国迁就日本的顽固立场。经过会场内外的激烈斗争,于192226日签订了《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简称《九国公约》共9条。美国坚持的维护中国主权和独立与门户开放的原则的内容列为第一条,构成了这一公约的核心,尽管在实际上无视中国在会议期间提出的具体要求。中国与日本进行了艰巨的会谈,双方争执最激烈的是胶济铁路问题,中国代表顾维钧据理力争,同时美国也对日本施加了压力,最后迫使日本让步。

192224日,中日双方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与胶济铁路,但中国却被迫付给日本5300万金马克的巨额补偿

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国借此确定了它主张的门户开放、利益均等的原则,为美国排挤英日加强对华扩张准备了条件,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受到限制。

华盛顿体系补充了凡尔赛体系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这个体系建立在强权政治原则之上,暂抑制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矛盾和冲突,留下了严重的后患。

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德、日、意法西斯的崛起和侵略扩张,这个体系最后瓦解。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