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选择题
1.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偶然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C.20世纪初的俄国没有任何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D.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历史的巧合
2.1913年,俄国大工业和铁路系统的产业工人达350万,它大多集中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中,占无产阶级总人数的54%,而同时期美国、英国、法国的占比分别为33%、27%、11%。据此可知俄国( )
A.垄断资本发展程度较高 B.无产阶级集中程度较高
C.城市化程度超过美、英、法 D.工人的总量超过美、英、法
3.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A.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B.促进了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D.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4.1918年,美国国务卿兰辛说:“他们以恐怖的手段获得政权,对自由、财产的破坏远远大于法国革命……我们不要去理睬这些危险的理想主义者,而且不与他们发生直接往来!”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美国谋求夺取世界霸权
B. 俄国二月革命引起美国恐慌
C. 美、俄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对立
D. 美国否定法国大革命及其思想
5. 1923年,苏联政府对165万家企业进行统计,88.5%属于私人所有或租赁,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只占11.5%。上述状况( )
A.推动了苏联工业的发展
B.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抑制了市场的积极作用
D.赢得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信任
6.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中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 800人,其中约有1 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 )
A.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
C.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D.美英为缓解经济大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7.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
A.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B.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D.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8.《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B.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C.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 D.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
9.在俄国历史上因为一次革命造成了政府同反对派的非对抗性模式,两个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俄罗斯帝国的传统观念:让人民讲话,让沙皇让权。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成功促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B.它的过程类似于英国光荣革命
C.它使得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D.它的性质类似于中国辛亥革命
10.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对此,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指令性计划经济
11.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
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12.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13.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非选择题
14.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 | 钢(万吨) | 煤炭(万吨) | 棉织物 (亿平方米) | 谷物(万吨) |
1928年 | 425.1 | 3 551 | 18.21 | 7 330 |
1940年 | 1 831.7 | 16 592.3 | 27.15 | 9 564 |
增幅(%) | 330.08 | 367.25 | 49.09 | 30.48 |
——据周荣坤等编《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整理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15.十月革命后,苏俄(联)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并分析其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苏俄工业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两者不同工业化道路的体制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普京认为造成苏联式经济后果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故A项错误;由材料“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没有任何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的爆发、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具有历史必然性,故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因而俄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要低于美、英、法等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俄国无产阶级多集中于大工业和铁路系统的企业中,说明无产阶级集中程度较高,故B项正确;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较弱,工业化程度不及美、英、法等国,因而城市化程度、工人总量均要低于美、英、法,故C、D两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十月革命使俄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故A项正确;十月革命并没有使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故B项错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故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材料并未反映美国谋求夺权世界霸权,故A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引发了美国恐慌,故B项错误;从美国国务卿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中,可知二者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故C项正确;美国认为苏俄的破坏力大于法国大革命,而非否定法国大革命及其思想,故D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苏俄通过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其结果就是大大促进了苏俄(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故A项正确;尽管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只占据国家企业总数的11.5%,但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大中型企业实则仍掌控在国家手中,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充分发挥而非抑制市场的积极作用,故C项错误;苏联国内企业的情况并不能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对其的态度,故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1932年正是苏联的“一五”计划实施时期,而同一时期西方正在经历着经济大危机,这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人才、技术设备,据此可知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故A项正确;题干中现象的出现与西方经济大危机有关,与苏联的社会制度无关,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说法明显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资本输出,故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17年俄国爆发了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二月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正确。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故A项错误。二月革命时无产阶级尚未完全取得政权,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二月革命的意义,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无关,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广大人民要求停止战争,农民要求获得土地,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导致其与群众的矛盾尖锐,故D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A项错误;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矛盾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不符合当时俄国史实,故C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在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辛亥革命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正确。十月革命成功促成了俄国社会转型,而不是二月革命,排除A项。二月革命属于暴力革命,因此与英国的不流血政变的光荣革命不同,排除B项。二月革命后俄国同时存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爆发后,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21”“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可知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我们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失败,故A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表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指令性计划经济,故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故A项错误;据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故D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苏联在1928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大力开展以钢铁、煤炭等为主的工业化建设,四年以后,生铁、煤炭产量翻了一倍,汽车等机器制造产量增加了数十倍,如此巨大的工业化成就引起了美国的关注,故B项正确。
13.【答案】A
【解析】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的苏联工业化建设,其资金要靠国内提供,粮食出口成为换取工业化所需外汇的最主要途径。材料中粮食产量减少,但同时粮食出口量却在增加,这种情况下,苏联政府只能减少国内的粮食供应以保证工业化的需要,这意味着苏联广大人民群众一定程度上要勒紧腰带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奉献。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4.【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粮食税)。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
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侵略奠定基础。
(3)因素: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计划经济的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市场需求。
认识:重视工业化建设,轻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工农业协调发展。
【解析】(1)据材料一“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
(2)第一小问“方针”,从材料二表格的数据和材料三“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三得出使苏联的经济迅速增长,为粉碎法西斯侵略奠定物质基础。
(3)第一小问“因素”,据材料四“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得出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显露,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市场调节作用;第二小问“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首先要重视工业化,在重视工业化的同时,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
15.【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根本原因: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水平。
措施: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或实行租借制);允许外国资本家租赁经营部分矿产、森林、油田等(或实行租让制)。
(2)不同:苏联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
因素: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3)理由:农、轻、重工业发展比例失调;忽视现代经济关键部门;没有调动企业和生产者的创造性、积极性。
启示:经济政策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注重经济均衡发展;重视调动生产积极性。
【解析】 (1)“政策”,由材料“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可知,强攻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材料“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可知,围攻指的是新经济政策。“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层面入手分析。“措施”,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上的表现主要是租让制和租借制。(2)“不同”,由材料“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可知,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苏联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因素”,结合所学可从两者不同的经济体制入手分析,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3)“理由”,由材料“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可归纳为农、轻、重工业发展比例失调;由材料“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付出代价”可归纳为忽视现代经济关键部门;由材料“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可归纳为没有调动企业和生产者的创造性、积极性。“启示”,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可得出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经济政策的实行要符合国情,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等方面的认识;由普京揭示的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可得出要注重经济均衡发展,要重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等方面的认识。
—END–
购买公众号里的课件和微课,
可加苏子老师的微信
觉得内容不错请点赞
点“”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