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教材内容分为三个子目:(1)列宁主义的形成;(2)十月革命的胜利;(3)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新课标的要求是: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结合新课标和教材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逻辑将“列宁主义的形成”放在俄国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的影响中讲解。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此逻辑下,“苏联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故将此部分的内容纳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进行教学。知识背景分析:从知识的逻辑上看,在初中阶段,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学生已有了解;高中阶段侧重于在知识的基础上,渗透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学习对象分析:学生对此阶段的知识记忆模糊,缺乏对史实的深入了解和整体把握。学生课堂整体活跃,思考积极。1.使学生掌握俄国十月革命进程中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彼得格勒起义等基本史实。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基本史实。2.学生能够依据不同的史料类型,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原因和影响。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说明、概括、比较等学科能力;渗透“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了现实,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十月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由俄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为薄弱的环节,国内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布尔什维克日益发展成熟,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当时的社会矛盾。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是历史条件,对理解革的历史进程以及革命的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总体的设计思路是将历史发展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结合起来,形成课堂的教学逻辑,最终呈现的教学顺序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俄国十月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影响”-“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出示两幅图片,第一幅是1957年当时苏联政府赠送给毛泽东的一幅油画,油画的主要内容是列宁宣告苏维埃的成立;第二幅是莫斯科电影厂的一个电影片头,反映的是莫斯科工人与集体农庄女社员的雕塑。
列宁宣告苏维埃政府成立 莫斯科工人与集体农庄女社员雕塑
教师提问:看到此两幅图,你能联想到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师:左边那幅图的确体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场景,右边这幅图其实体现的是当时俄国在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的场景。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图像史料,帮助学生回忆建构初中阶段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兴趣。1.出示时间轴,呈现的是俄国1917-1937年的历史大事记。根据时间轴,将俄国1917-1937年的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你将如何划分?给出你的理由。师:不同的同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俄国历史大事记进行了阶段划分,老师也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1917年3月-1917年11月是“革命阶段”;1918年11月-1937年是“建设阶段”。接下来我们先将俄国历史的革命阶段。设计意图:学生依据俄国历史大事记(1917-1937)对历史事件进行阶段划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中的“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论而有据的“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3月15日午夜,沙皇签署退位宣言。罗曼诺夫王朝崩溃!俄国沙皇体制终结!师:我们从以上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看。短短8天之内370年的沙皇专制体制土崩瓦解。你能从1917年俄国二月历史大事记的进程中看出什么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依据史料概括俄国二月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概括能力”。教师讲述:俄国二月革命胜利之后,当时的俄国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权力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手里。教师分别讲述《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并出示相应的史料。 俄国当前的形势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他们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的平均工资;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四月提纲)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却于1917年7月1日驱使士兵上前线。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遭到临时政府镇压。这一事件即是俄国历史上的七月流血事件,成为了革命发展中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临时政府至此完全掌握了政权。设计意图:《四月提纲》和“七月事件”,不是课堂教学重点,但是作为历史发展的过程,不能省略。主要通过出示史料来论证观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说明”能力。4.出示俄国十月革命发展进程的图像史料,同时教师讲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图像史料对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进行讲述,增强学生的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5.出示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列表,学生填表。教师提出问题: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的形势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最终发生了十月革命,那么“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列表梳理刚学习的知识。同时对“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的“比较能力”和“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二、背景探究:俄国十月革命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1.出示不同类型的史料和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19C末20C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42.1%。
师:从两幅图片史料中,我们能得出俄国当时社会的什么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人民所受的灾难极为深重。有大约1400万壮丁,先后被驱赶去服兵役。到1917年初,战争已经夺去了俄国数百万人的生命。那时候,俄国生产遭到破坏,粮食供应紧张,广大人民饥寒交迫,陷于绝境。师:依据图像和文字史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社会的影响?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还有,俄国的农民深受压迫,较容易结成工农联盟。设计意图:出示不同类型的史料,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背景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概括能力”。
师:3幅图片中反映的历史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什么?生:第一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第二幅在法国巴黎进行了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第三幅是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内在逻辑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生:俄国人民多了一种选择,世界人民多了一种选择。(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呈现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诞生到实践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使其从理想变成了现实。2.列宁主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板书)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列宁认为,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是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设计意图:通过史料来论证观点。培养学生的学科的“说明能力”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从1918-1923年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出现了20世界第一次世界社会主义高潮。当时的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以俄国为榜样,开展夺取政权的斗争。……在东方,促进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从1918年-1923年间,中国、朝鲜、蒙古、越南、印度、印尼、土耳其、伊朗等国都兴起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生:鼓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两种制度的对立。(板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学科的“概括能力”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拓展] 出示史料,论证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师:在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背景下,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说的话?(出示近代中国革命发展历程的时间轴)生:马列主义成为了中国革命指导思想(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和时间轴,让学生回忆建构历史史实的同时,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重大影响。师(过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使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主义的国家。同时,这也预示了苏联进入了进行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阶段。史料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的表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与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缺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即作为“战时经济”的合理性。师:根据史料1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什么形势下提出的?设计意图:通过史料概括战时共产主义的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小林的笔记清单”,让学生自主建构史实,同时对“战时共产主义”的核心内容进行梳理和记忆。史料2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办法,即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让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产生的背景。结合“小林的笔记清单”,让学生自主建构史实,同时对“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进行梳理和记忆。3.出示列表,学生填写相应的内容,同教师提出问题。师:比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你认为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设计意图:学生填写列表梳理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比较,提升学生的学科“比较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区别。出示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说明能力”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材料一 俄罗斯(指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材料二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生:积极影响:迅速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强国;消极影响: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牺牲农民的利益,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得不到发扬,社会主义法治遭到践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学科概括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
师:将以上6幅图片置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进行合理排序,并给出你的排序逻辑。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排序,学生可以对整节课的史实进行自我建构。同时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1.观察法。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逻辑、语言表达等。2.测验法。通过学生填写列表、图片排序等方法,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学科能力达到的水平。基于历史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整合新了课标和教学资源,进行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原因、进程以及影响教学。将历史的发展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结合,重新整合了教学的顺序,教学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鉴于教学内容多的特点,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环节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利用“小林笔记清单”进行教学,节省教学时间。结合内容的特点,选用了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等多种类型的史料,利用的“列表”和“时间轴”等教学工具,培养了学生解读多种史料的能力。同时,主要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比较、解释的学科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不足之处:教学活动中,学生互动的环节不够深入,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来源|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小编微信:176620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