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丨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十五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学习

以上PPT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

学习总结

知识点

列宁主义的形成  

列宁主义的形成

1.背景
经济基础: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政治基础: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国际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卷入战争——有利的国际环境。
阶级基础:产生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并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人运动。
宣传和组织准备: 列宁创办《火星报》,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革命理论  ——列宁主义;政党领导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2.确立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3.内容

(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意义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20世纪俄国和世界革命进程中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
(1)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2)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战略和策略。
2.过程

(1)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2)成立新政权
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意义
俄国:(1)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成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2)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世界:(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2)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1918—1921列宁):   
(1)内容: 
①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饲料粮 之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
②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③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④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实行配给制。
(2)特点:
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

2.新经济政策(1921—1927 列宁) 
(1)内容:
①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的粮食农民自己支配;
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③商业:允许自由贸易;
④分配:废除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2)特点:
在无产阶级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力,从而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3.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
(1)形成原因:
①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威胁。
②内部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的制约。
③斯大林的个人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
(2)特点:
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下的计划经济体制。
(3)确立过程:
经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
(4)主要表现: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5)评价:突出成就: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思维导图

 以上学习总结为读者所思,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hrlfy1994

公众号 : 部编高中历史学园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