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i节日|西安事变纪念日—— 团结为公,赤心为国

西安事变纪念日

团结为公,赤心为国


历史是一道来自过去的强光,照亮我们前行的征程。

86年前的今天,张学良、杨虎城两人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秉持着“团结一切能团结之力量”的理念,共产党人巧妙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回望历史,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离不开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离不开全民族团结抗日的空前力量;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同样离不开党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电科院人,我们应牢记这次历史转折中所蕴含的伟大团结精神,始终与身边人守望相助,与党同心同德、同向而行。

张学良

杨虎城


漫溯过往,学史明智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了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并提出了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迫蒋介石出兵抗日。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抗战史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评价:“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已成为大势所趋,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图为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首次对西安事变进行报道)


英雄浩气,万古长存


纵览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各方,他们无一不是从全局出发,以团结为重。从“苦谏”到“哭谏”再到“兵谏”,张杨二人胸怀家国,以大义为先,冒着“犯上作乱”的风险,毅然发动事变,成功逼迫蒋介石妥协,使其同意停止内战;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人不计前嫌,以大局为重,站在民族公义的立场上,巧妙谈判斡旋,最终促成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唤起了全民族前所未有的觉醒和团结。

“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透过历史的放大镜,在西安事变中,我们看到的是不计小我的集体意识,看到的是国家危难时的万众一心,看到的是先辈们身上涌现的以伟大团结精神为代表的宝贵精神财富。历史浪潮的淘洗,终将使这些精神财富更加生辉;英雄们的伟大事迹,定将被我们永远纪念、传承。

(图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周恩来等人回到延安)


星燧贸迁,还看今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如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学习“西安事变”的深远意义,体悟伟大团结精神的深刻内涵,统一一致、共同奋斗,不惧前进路上的任何风雨挑战,就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复兴梦想的步伐。

今天,是“西安事变”86周年纪念日。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立足当下,锚定未来,从西安事变中汲取团结精神的磅礴力量,我们的参与和行动,便定能汇成时代的大浪潮;我们的祈望与呐喊,便终能聚成时代的最强音。

文案|杨喆奕、李明阳

排版|连鑫涛

审核|张经略、赖雪禾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Besti团学小微”

院团学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