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纪念日丨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决定在临潼对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实施”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背景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即将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但是,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并继续集中力量进行内战。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形势的影响下,又受到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过程



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而遭到斥责后被迫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

12月11日晚,张学良、杨虎城达成一致,决定实行兵谏。当晚,张学良公馆西楼灯火通明,一场严密的战略部署后,八项抗日主张也基本草拟。杨虎城将军在新城公馆秘密部署后,张学良带领东北军重要将领来此汇合,二人共同坐镇指挥,西安事变一触即发。

12月12日凌晨,按照张学良、杨虎城商定的计划,东北军一部包围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第十七路军同时控制西安全城,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

事变发生后,张学良连夜电告中共中央。此时局势危疑震撼,各种势力伺机而动,以何应钦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虎视眈眈,而以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为首的亲美派则为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中共中央在弄清情况后以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应张、杨的邀请,中共中央派遣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于12月17日到达西安,和张、杨一起同蒋介石及南京方面代表谈判。在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下,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至此,西安事变以和平方式宣告解决。



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中国由长期内战走向全民抗战的转折点,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作用。


西安事变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往事虽然已成历史,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为了让更多的华夏儿女受益,让历史教育更多的华夏儿女。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珍惜与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从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内在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往期推荐


图文编辑丨彭映馨

责任编辑丨王倩倩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