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辞旧迎新季,我们将在严寒中打开年节,喜迎新春。
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就是说到了小寒和大寒的节气,哪怕没风都会觉得冷飕飕。明 吕纪 四季花鸟图-冬 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1月6日的小寒有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其特点是冷但还没到最冷,不过北方也是有“小寒胜大寒”一说;而南方部分地区的全年最低气温,依然会出现在1月20日的大寒节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也就是说,大寒时的天气会冷到一个极点,在小寒(1月6日)、大寒(1月20日)两个节气中间还夹着个腊八节(1月18日)。北方人过的是腊月二十三(2月1日),而南方人则过的是腊月二十四(2月2日)。但不管哪天过都是要扫尘、祭灶的:南宋 赵伯骕(传)松斋迟客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大扫除过后,将炖煮得烂熟的猪头,和一对烧得十分鲜美的鱼,连同香甜的豆沙糕团全都摆上祭桌,祈求神明庇佑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
清周鲲 绘高宗御书范成大祭灶词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便是范成大笔下的祭灶场景:
《舌尖上的历史》(第二部)5刘安做豆腐豆腐的谐音是“都富”,年前做豆腐不仅是为了食用,更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元 程棨 摹楼璹耕作图(长卷)局部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南方的苏州人,则会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点起火把照亮农田,以占卜来年年景,祈求蚕业丰收,不过这都是南宋时的习俗了。清 陈士俊 绘高宗御书范成大照田蚕行轴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肉食准备妥当后还得再备些主食,“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北方人通常会蒸许多带红枣的花馍,南方人则做上足量的年糕。然后再把春联、年画都买齐,心灵手巧的还要自己剪上几朵窗花,等到腊月二十九这一天,打上数斤好酒就坐等除夕啦!2月9日正值大年三十,打工人们应该都已经回了家,家门口的大红灯笼也早就挂了起来。帮着父亲换上新的春联和门画,再和妈妈一起为年夜饭备菜。清 孙温 红楼梦画册 局部 旅顺博物馆藏清 佚名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说起来,我国自南朝时,就已经有关于烟花的记载了,唐诗、宋词中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清 佚名 十二月月令图一月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一片欢腾喜庆之中年夜饭要开始了!,开饭前得先敬神明、敬祖先摆上献祭、点上香烛,再燃起一串鞭炮就可以开吃团圆饭了。小辈依次恭祝长辈身强体健,长辈们也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希望小辈学业有成、事业顺利。清 姚文瀚 岁朝欢庆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饭后就是除夕夜的守岁环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游戏,一边看看今年的春晚会有什么好节目。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 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南宋时,苏州的小孩子们守完岁,会游街串巷“卖痴呆”,他们惟恐自己痴呆,所以想把“痴呆”卖掉,多么可爱又有趣的习俗呀!
清 曹夔音 范成大卖痴呆词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歳。
小儿呼呌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今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賖痴呆千百年。
北方的孩子们守完岁就要赶紧睡觉了,因为到了2月10日春节当天,是得起早去亲戚家拜年的,就像东北二人转里所唱的那样:“正月里来是新年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啊~家家那个团圆会啊,少的给老的拜年啊~”
要是赶上下大雪,还能和邻家的小伙伴儿一起,堆雪人、打雪仗。2月11日是大年初二,也是民间的“姑爷节”或“迎婿日”,就是说已经嫁人的女儿要在这一天,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走亲戚。“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背着个胖娃娃~”,此外还有“大年初三足不出户、大年初四迎灶神、大年初五迎财神”的说法。而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是大年初六,按民间的说法这一天是“马日”,也是“送穷”的日子,此时正在收拾行囊的打工人表示“没想到送穷送的竟是我寄几”。那就为大家送上一幅花蓝图,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都能健康、暴富!南宋 李嵩(传) 花篮图(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一篮子的花都傲放于寒冬,任选一样都能给一月开个好头。明 张宏 仿陆治茶花水仙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就说这山茶,正在路边开得如火如荼,光是看着都觉得喜庆。明 仇英 水仙腊梅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再看那轻盈的“凌波仙子”水仙,既有倾城的姿色又有淡雅的清香,早晨出门遇见它心情都能好上一整天。
明 仇英 水仙腊梅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而多在园林中凌寒绽放的腊梅,正是换了新装的“缟衣仙子”:
缟衣仙子变新装,浅染春前一样黄。
不肯皎然争腊雪,只将孤艳付幽香。
——宋·郑刚中《腊梅》
南宋 李嵩(传) 花篮图(冬)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瑞香就是传说中的千里香,花语是祥瑞与吉利,新年第一个月来上一束瑞香,那可是再适合不过了~谨以此画此文为大家送上最诚挚的祝福,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走花路~来源:博物馆丨看展览(ID:atmuseum),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