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联合国大会召开特别会议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同年11月1日,第60次联合国大会通过第60/7号决议,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了以色列和104个国家的共同提案,指定1月27日为一年一度的“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为镇压异己和推行种族主义,在国内和被占领国共修建了1000多座集中营,残忍地杀害了数百万人,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直到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比克瑙(波兰)最大的纳粹死亡集中营,让悲惨的被压迫者们才看到解救的曙光。
这特殊的一天是提醒世人牢记大屠杀的普遍教训的重要日子,对这一独特的罪恶,不能简单地让它成为历史并遗忘。铭记那段悲痛的历史,抵制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的仇恨、偏执和种族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职责。
不能被忘记的历史
中国,也经历过南京大屠杀事件。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之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集体屠杀有28起,屠杀人数有19万;零散屠杀有858起,死亡人数有15万,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不管是耻辱、践踏,还是毁灭,历史都需要有人记得,无论怎样的历史都是一个国家以及人类的成长轨迹。关于大屠杀的历史让我们了解人类在极端情况下的可能行为,包括加害者和受害者,以及因为不同动机而容忍、忽视或反抗仇恨和暴力的其他人的行为。对于仇恨和暴力的认知不是最终目的,如何团结与抗争才是我们人类应该思考的。
勿忘与铭记都不只是强调记忆本身,而是将其作为前车之鉴。大屠杀的惨痛历史,应被作为居安思危的最好提醒,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铭记历史,保有一颗恻隐之心、忧患之心,时时反思过去与现在,才能迎来更好的人类未来。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后,会见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亲属代表时讲到的:“无论历史的美好,还是历史的灾难,都需要真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纪念,从不为宣扬复仇的怨念,只为许下复兴的心愿:振兴中华,吾辈当自强!
时代始终在前进
但历史不会泯灭
即使是在遥远的未来
那纪念碑也会伫然长存
来源:综合网络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