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28)】这种致残致畸的古老疾病,早已不是“不治之症”

这种致残致畸的古老疾病,早已不是“不治之症
2024年1月28日是第71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7届“中国麻风节”。
麻风是人类已知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已近3000年,在我国也有2000多年流行史。它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传染途径是通过与麻风病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潜伏期一般2-5年,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早期皮肤出现浅色或红色斑片等多种皮损,伴感觉丧失、肌肉无力、溃疡,甚至导致容貌毁损和肢体畸残等不可逆病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1.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2.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的呼吸道吸入和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传播。3.绝大多数人对麻风病具有免疫力,发病率低。4.麻风病早期症状是浅色或红色皮肤斑片,常伴感觉丧失。5.怀疑患麻风病,应当尽早到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6.早诊早治可避免畸残,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7.国家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行免费,报病有奖。
尽管麻风的流行范围逐渐缩小、患病率不断下降,但每年仍有一定新发病例。以河南省为例,近年来每年新增麻风病例在5例左右,一直保持零星偶发状态。全社会仍应继续重视麻风病的防治,关爱麻风病人,消除社会歧视,早诊早治,为全面消灭麻风这一伟大事业不懈努力!

科普文章:
皮肤病的“模仿大师”
——了解麻风、早诊早治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具有早期症状隐匿、潜伏期长、易致畸残等特点。麻风的皮肤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出现红斑、丘疹、脱屑、斑块、风团、结节等多型皮损,非常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皮肤病,导致延误治疗。因此,皮肤科医生也把麻风称为皮肤病的“模仿大师”。
20岁的小刘腹部出现散在分布的红斑,因为不痛不痒,刚开始他没有在意,但过了1个多月,皮损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范围越来越大,躯干、四肢长满了红斑、干燥脱屑、仍然没有明显的瘙痒。烦恼的小刘利用闲暇时间,开始在网上搜索与自己病情相关的资料,看看这个病也像,看看那个病也像,正在小刘纠结的时候,一个病名进入他的视线——麻风!而且资料上显示,麻风可以模仿多种皮肤病。这下小刘彻底沉不住气了,立刻挂了个皮肤科的专家号。专家经过详细诊察,告诉他其实患的是玫瑰糠疹,而不是令他惊心的麻风。经过治疗,小刘的皮损很快消退。虽然是虚惊一场,但是专家依然肯定了小刘对麻风病的警惕意识,尽管现在麻风病的发病率很低,但对麻风病防控仍不可掉以轻心。那么,我们如何正确防范、应对麻风呢?
一、尽早发现
麻风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尤其是未经治疗的处于传染期的病人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对于怀疑麻风的个人,要尽早到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诊治,对确诊病人的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排查,以期做到尽早发现,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传染风险。
二、适当的隔离与防护
麻风分枝杆菌主要通过飞沫的呼吸道吸入和长期密切的皮肤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绝大多数人对麻风病具有免疫力,我们密切接触未经治疗的处于传染期的麻风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等,可以减少患病风险。
三、麻风的临床表现
麻风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一些低发病地区的医生甚至由于常年见不到麻风患者,对麻风的认识不够。疾控专家通俗地总结了麻风的常见临床表现:长期生疮、不痛不痒;红斑白斑、麻木闭汗;眉毛稀落、貌似醉酒;耳垂肥大、面若虫爬;皮肤干燥、肢端麻木;四肢筋粗、疼痛难忍;虎口无皮、手指变曲;小腿变细、吊脚跛行;嘴歪眼翻、口角下垂;足底溃烂、长期不愈。建议出现这些症状者,及时到正规医院或疾控中心咨询、诊治。皮肤科专家也提醒,一般的皮肤病如果长期不能治好或者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不痛不痒者,也应该被高度重视。
四、及早规范治疗,可实现治愈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治疗麻风病的药物越来越多,而且我国对于麻风是免费治疗的。治疗起来也很方便,每天服药一次,少菌型麻风治疗6个月即可治愈,多菌型麻风12个月即可治愈。只要早期、及时、规范的治疗,麻风病人可以较快地恢复健康,实现治愈。一些延迟诊断的病人,虽然也能治愈,但可能会遗留毁容、畸残等后遗症。
尽管麻风病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发病率较低,但全社会仍应给予重视。麻风可以模仿很多常见皮肤病,尤其是早期的患者更加不易被发现,医生和患者都应该提高对麻风的警觉性,一旦发现“模仿大师”的小尾巴,要想到麻风的可能,及时就诊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当然,大家也不要过度恐惧和歧视,麻风现在已经不再可怕,只要做到早诊早治,所谓麻风是“不治之症”早已成为历史。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

供稿专家: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 河南省中医院 张步鑫

审核专家: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国龙/赵飞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