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美德育】“收心”有方 开学不慌——樟木头中学开学前心理调适指南

“收心”有方

开学不慌

樟木头中学开学前心理调适指南



随着新学期的脚步越来越近,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下面是一份贴心的开学前收心指南,帮助大家顺利过渡,开启元气满满的新学期!


【学生篇】


一、接纳情绪,合理释放

开学将近,有的同学还陶醉在暑假无忧无虑的生活之中,可能会出现学习效率不高,情绪低落、焦虑等现象。这些情绪是正常的,我们可以正视这些情绪并做好调整,比如找朋友倾诉,接触大自然等等。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调适情绪的方法:

1.“停”——中断“坏”思维,深呼吸。首先闭上眼睛,把双手放到腹部做一个腹式呼吸,先用力把气吐出去,让肺部清空,再深深吸一口气,屏住三秒,再用力大口吐气,然后花一分钟的时间回忆一件美好的事情。

2.“写”——把情绪和困扰写出来。拿出笔记本,将自己现在的不安、害怕、愤怒等负面情绪写下来,并写下此刻最困扰自己的问题。

3.“想”——启动积极思考。在头脑中回忆一个自己曾经成功解决问题的经历,通过回忆成功时的自信感受,激活自己的内在力量,告诉自己:我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我一定可以渡过当下的难关。

4.“换”——更换思维角度。再拿出笔记本来看一看,让我们换一种思路,带着积极的、自信满满的力量,重新再思考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分散注意力,动起来,通过运动、听歌、看书、运动、吃美食等,转换情绪。


二、调整作息与饮食,健康生活

假期睡懒觉应该是很多同学的常态,所以就导致开学了,到点了起不来!

针对起床难题,同学们可以制定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按时起床、学习、运动、睡觉,从而更好地适应开学后的学习生活。

在饮食方面,有些同学在假期饮食没有规律,到中午了才吃第一顿,把夜宵当晚饭吃,而且还时不时吃些零食、喝些碳酸饮料,让身体接收食物的生物钟变得紊乱。所以,开学前两周,同学们可以调整好自己的饮食规律,在饮食上尽量以清淡为主,充分补给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少吃油炸食品,把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


三、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积极收心

面对马上到来的新学期,我们要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逐步减少娱乐尤其电子产品的时间。我们可以尝试明确每天花多少时间进行电子娱乐活动,并逐渐减少使用时间。寻找其他有意义的亲子活动替代电子娱乐,并请家人或朋友给予支持监督,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四、核查任务单

在假期的尾声,同学们应该主动对照假期前的任务清单,检查作业完成情况,遇到模糊的知识,及时请教,查漏补缺。准备并整理好学习资料,有条不紊地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家长篇】


孩子尽快调整心态,进入良好和规律的学习生活状态,需要家长用一种温和从容、不激进的方式,帮助孩子收心,回归到上学时的精神状态。

一、给孩子“加加减减”

家长需要注意减少孩子的娱乐时间,尤其是电子产品时间,用做手工、益智游戏取代,帮助孩子安静下来,使大脑转动起来,集中注意力。室外运动少的孩子,家长还需逐步、适量带孩子进行室外运动,以免开学后突然增加的室外活动对孩子造成不适。


二、增加情感交流

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如明星的成长历程、影视作品观后感想等,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内容。

家长要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多鼓励多沟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开学了学校有很多可以玩耍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让他们对学校有所憧憬。此外,利用假期进行一些亲子活动,如早晨起来跟孩子跑跑步、打打球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情交流,更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新学期需要树立哪些小目标、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一一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教师篇】


一、以身作则 率先收心

教师应提前调整作息,恢复工作状态,避免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学期。


二、梳理清单 提前准备

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包括了解学生、家长沟通、班级管理等内容,确保开学后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同时,精心准备开学第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他们顺利过渡“开学综合征”。


三、关注变化 积极心态

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给予关爱与引导。同时,教师也应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



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

0769-88881111(24小时在线)

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求助热线:

0769-22113311(8:30-23:30)

华南师范大学“心晴热线”:

18011959205(9:00-21:30)

广东省心理援助热线:

020-12355(24小时在线)

全国心理热线:

400-161-9995(24小时在线)

学校心理老师联系方式:

378981712@qq.com

供稿:李思晓

初审:吴雪玲

终审:陈开春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