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教师节40周年|教师风采(二)

教师风采(二)

献礼教师节

40周年


+ BACK TO SCHOOL +







秋风送爽,四十佳节。
师爱如光润幼苗,

初心不改育新人。
在儿童的天地里,

我们秉持着自然生长的理念,

就像大自然赋予万物自由生长的空间,

让孩子在爱与温暖中,

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探索、去发现。




在带娃逛博物馆中思考“自然生长”


杭州市蓓蕾幼儿园西塘河园区 

徐瑾怡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我跟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起“行万里路”,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当地的博物馆资源,带着孩子逛博物馆。

      作为老师,蓓蕾幼儿园西塘河园区正在开发与深化大运河博物馆课程,而作为一名家长,我也有意识地思考与观察,发现许多家长包括自己在内,在带孩子逛博物馆时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很随意,走马观花,要么知识倾向,灌输为主。那么如何用好博物馆这一社会文化资源,让孩子在其中轻松愉快、兴趣盎然、不断追问、意犹未尽呢?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1.多大的孩子可以逛博物馆?/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适合逛什么样的博物馆?

2.怎么带孩子逛博物馆?

3.如何让孩子觉得逛博物馆是件有趣的而非枯燥的事?

……

      经过实践,我发现可以在两个方面支持孩子的“自然生长”。

支持孩子“自然生长”的兴趣

       对于博物馆,孩子有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与兴趣点。在带孩子去博物馆的前一晚,我和孩子进行了一个小小的交谈:

      在对话中,我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是汉代人的生死观以及受此观念影响下的一系列行为。第二天的参观中,我首先围绕孩子的兴趣进行参观,其次,我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展品背后发生的故事,并设计了“寻宝游戏”,以故事的发展为中心,和孩子一起寻找故事中涉及到的展品,在展品之间构建关联,在这个过程中,我时刻鼓励孩子提问并记录,以引发更多的讨论与思考。

尊重孩子“自然生长”的参观步调

      在参观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安吉分馆中,面对八个场馆,我一改以往拖着孩子一天一口气逛完的方法,放慢脚步,跟随孩子的步伐,把怎么逛博物馆的决定权交给了孩子。

       不同于常规的参观路线与节奏,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海洋馆,我就尊重孩子的选择,直接跳过了前几个场馆,在海洋馆里一起沉浸与玩耍。

常规的参观顺序

(“自然生长”的参观步调)

       我发现,当我放下明确的目标意识,尊重孩子的参观步调,这种愉悦的体验让孩子爱上了博物馆。虽然这个过程看起来有点“事倍功半”——来回的路上花了很长的时间,却只参观了一小部分的内容,但是孩子对于博物馆产生了正向的、积极的情感,看得高兴了下次还想来,就是不虚此行。再者,体验式的参观比抽象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

      在生活中带着孩子逛博物馆,实践“自然生长”的理念,我也有两点感悟。一是自然生长并不是放任生长,需要运用一些策略与方法,比如通过交谈了解孩子对博物馆的兴趣点、设计博物馆小游戏等。二是自然生长要基于孩子的自身需求和年龄特点,每个孩子的兴趣点、接受程度、喜好等都不一样,要根据对孩子充分的了解设计如何参观。

       在接下去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将自己的感悟与理解运用与深化在继续深入开发大运河博物馆项目课程中,持续学习与探索!




自然生长,就是让每个孩子都用

自己的方式发光


杭州市蓓蕾幼儿园西塘河园区 

郑颖修


用心看见,开启我们的探索之旅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沉浸在孩子们带给我的欢声笑语,感受着孩子们每一天带给我的温暖,我也努力看见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感受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和需要。炎炎夏日,当我倾听到孩子想要制作一个“大大大”的风扇的需求,便和孩子们一起开启了一段“嗨,这里有风”项目的探索之旅。


让爱随行,见证你的独一无二

      从小小的一个手动扇到一个组合式的大大手动扇,孩子们尝试不断挑战自我,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努力发光。一次,kt板组的小朋友在组装好扇叶后,想要看能不能成功“出风”,结果摇动后一点风也没有,几个人围着风扇纷纷议论,“风扇坏了吧。”“哎,好像失败了。”正当大家垂头丧气时,我发现只有澄澄一个人围着风扇,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摆弄。突然,他惊喜地说:“你们看,扇叶的方向是往那边的,把手摇柄换个方向可以动起来!”原来风扇叶子有倾斜的特点,所以转动手摇柄的时候要思考一下往哪边转才能把风往前送。”大家哈哈大笑,尽情享受着大风带来的快乐。澄澄把自己的发现和其他组的小朋友分享,让他们也来试一试,玩一玩。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小挫败的插曲,但是也有像澄澄一样“较真”的孩子,坚持不放弃,不断验证自己的猜测。“哇,我们的风扇真的动起来了。”“澄澄,你的办法真好啊!”这一刻,孩子们既有沉浸在集体的喜悦,也有发自内心的对同伴的欣赏。在项目中我总能看见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也时常思索如何让每个孩子在项目中都能够发光发亮,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自己在项目中的存在和价值。


      如何支持让孩子在课程中“自然生长”,我也有了更多的感悟:是不断地尝试和预判,找到最适宜儿童发展的方向;是让儿童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是向外的拓展探究,和孩子共同挑战自我,一起进步成长。







      “再渺小的星也能发光发热,再微弱的光也能汇聚璀璨星河。”从教的路上,我会继续努力成为孩子追光路上的点灯人,以熹微灯火点燃滚烫星河。













图文编辑:徐瑾怡、郑颖修、谢馨

审核:盛于蓝、沈晓青

主编:金环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