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美樟中】新学期,“心”动力!——心理调适指南助你开启元气满满新学期!


新学期

“心”动力

心理调适指南助你

开启元气满满新学期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寒假的尾声逐渐来临,开学季如约而至。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新的希望,各位家长朋友,同学,老师们,你们做好开学准备了吗?


家长篇

开学适应不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其中家长的责任也不小,允许孩子有一个缓冲阶段,慢慢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一、转换生活模式,提前适应


模拟“校园模式”让孩子提前适应学校的生活模式,逐渐减少假期娱乐活动,协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与孩子一起检查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查漏补缺,积极表扬,提高孩子自信心,也可通过准备开学用的文具、书籍等活动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二、营造氛围,唤起期待


提高孩子期待值,跟孩子多聊聊学校的生活,帮助他回顾在学校的开心事情,尽量避免提及在学校的一些不开心事情,强化在学校曾经有过的积极体验,例如上学期新交的朋友、喜欢的老师、喜欢参加的活动等等,也可以让孩子跟同学建立联系,聊聊开学后的计划,让孩子对开学有期待。


三、积极引导,做好心理建设


有些孩子面对开学会产生紧张情绪,特别需要开导。在开学前,可以跟孩子谈谈心,例如也可以说说自己节后返工的心理变化,让孩子知道有焦虑、烦躁等情绪是正常的,有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解决和面对积极,积极引导孩子发现自身优势,做好积极心理建设。


四、理解陪伴,助力中考


毕业班学生的家长们,有可能会更加的紧张和焦虑,但我们也要保持好心态,要做到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支持、鼓励和陪伴。比如,家长可以每天用10分钟观察孩子的表情、动作,用“三明治沟通”开启对话:“今天看你回来笑得特别开心,是有什么有趣的事?”→中间聊压力→最后说“不管怎么样,爸妈觉得你坚持的样子特别棒”。

总而言之,家长们对待孩子开学适应问题,要忌冲动、允缓冲,忌逼迫、应商议,忌责骂、宜耐心,让孩子心怀希望朝梦想出发。


学生篇

对于学生而言,能否顺利通过开学过渡期最为关键,只有及时“收心”并排解开学前的焦虑,才能更好的跟上新学期进程。同学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学期。

一、调整作息


假期里,很多同学因为看电视、玩游戏而熬夜,晚睡晚起,生物钟错乱,开学前要尽量调整好休息时间,按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饮食起居。每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


二、营造开学仪式感


首先,同学们可以准备开学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因为新事物会给自己带来新期待和新体验。其次,可以对自己的假期做个小回顾,如假期中哪些事情令你印象深刻,哪些事情让你有成就感,或者觉得这个假期有什么遗憾等等。最后,可以制定我们的新目标和新计划,尽量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目标,再把目标细化,提高自己完成目标的自信,也能更好的激励自己。


三、管理好情绪


同学们从假期中散漫的状态转换到紧张有序的校园生活多半会出现伤心、焦虑等情绪,我们管理好自己情绪的第一步便是明白这些不良情绪反应的出现是正常的;其次是调节情绪,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如倾诉、运动、听音乐、绘画、阅读等相对平静的方式让自己情绪保持平稳;最后便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又可以见到喜欢的老师、好朋友等等,让我们充满活力和信心。


四、温故知新


检查作业,查缺补漏,同学们可以简单地翻看上学期的课本,唤醒大脑储存的以往知识,另外还可通过预习新学期知识,让自己对新学期的学习有初步的了解,降低学习焦虑。


教师篇

新学期伊始,教师们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余,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调适,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一、接纳情绪,关注自身


面对新学期,教师们可能会感到压力、焦虑,甚至有些疲惫,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首先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分压抑或否定。可以通过与同事交流、运动、听音乐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量的运动,保持身心健康,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二、制定计划,合理安排


新学期新气象,教师们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并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将工作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循序渐进地完成,避免过度劳累。


三、关注学生,积极引导


开学初期,学生们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教师们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并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期。


四、加强沟通,寻求支持


积极与同事、家长沟通交流,分享经验,互相支持。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可以向学校领导、心理老师或专业人士寻求支持和建议。

新学期是新的开始,也是新的挑战。相信教师们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中,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果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扰,也可以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校外可通过以下途径寻求帮助:

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0769-88881111(24小时在线)

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求助热线:0769-22113311(8:30-23:30)

华南师范大学“心晴热线”:18011959205(9:00-21:30)

广东省心理援助热线:020-12355(24小时在线)

全国心理热线:12356(24小时在线)

校内可向班主任或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学校心理老师联系方式:邮箱:378981712@qq.com电话:19264646009


撰稿:甘 玕

一审:李思晓

二审:吴雪玲

三审:蔡玉文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