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出去买东西使用微信很方便,扫一扫付款码就行了。国庆长假里,市民用微信支付会更频繁,不过要当心这里面潜藏的骗局。
9月30日,扬州市公安局汶河派出所根据近期接报的案例梳理出三种利用微信实施诈骗的案例,并特别提醒市民,如今不少人将银行卡绑定微信,但存在不小的风险,一些银行卡的盗刷案就和微信直接相关。
●案例一
盗取微信号冒充他人身份诈骗
赵女士在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前段时间,她收到同事潘小姐的一条微信,微信上嘱咐赵女士,加一下单位负责人朱先生的微信号,以后和单位领导通过微信也可以进行工作联系。赵女士没有多想,就加了单位负责人朱先生的微信。随后,朱先生在微信上让赵女士先查询单位的流动资金,之后嘱咐赵女士马上去打一笔汇款,共15000元给业务单位。朱先生同时通过微信将一个中国银行的卡号发给了赵女士。
赵女士没多想,通过手机银行就把15000元转账到指定账号。当天,赵女士碰见潘小姐,潘小姐否认微信上和赵女士有过交流,赵女士知道被骗后向汶河派出所报警。
【提醒】
冒充领导诈骗从QQ群转移到微信
这种情况下,用户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微信资料上尽量不要暴露真实身份。另外,在上传照片时要精心筛选,收到“好友”要求汇款的信息时,最好进行电话核实。
●案例二
盗微信后直接盗刷绑定的银行卡
9月13日下午4点40分,扬州大学医学院的韩姓同学在宿舍登录微信时,微信提示账号被盗无法登录。不过,韩同学看到该信息后却没在意,但很快就收到银行发来的付款短信,发现自己的银行卡里居然莫名其妙少了2000元,于是立刻向汶河派出所报警。
【提醒】
微信突然自动退出要特别当心
扬州汶河派出所办案民警王建介绍,韩同学银行卡被盗刷很可能与绑定的微信有关。目前对于微信支付来讲,它实际上绑定市民的银行卡,过程很简单:只需要输入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姓名、手机号码,在这个过程中再自己设置一个支付密码就好了,连银行卡的支付密码都不需要。
“在开户、绑卡过程中,如果你的手机、身份证、银行卡同时被盗,犯罪分子有可能利用绑卡进行盗刷。”警方人士表示,传统银行柜台办理业务时,需要“人证合一”双重查验,即使身份证、银行卡被盗,如果办理业务者非本人,相关业务仍无法办理。“第三方移动支付环境下,仅通过姓名、卡号、身份证、手机号就可以完成,而且手机号的短信验证也被代劳,缺乏多因素认证措施。”
民警建议,市民一旦发现微信突然自动退出或无法登陆,要小心银行卡的钱通过微信支付被盗。平时要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身份证信息,以防万一。
●案例三
微信手机充值被假客服骗了
近日,扬州市民贾先生通过微信为手机充值100元,但这100元好长时间未到账。贾先生有点着急了,想到可以上网求助,于是百度搜索“微信手机充值不到账怎么办”,很快网页上出现很多答疑解惑的链接,但大多都是让贾先生等着。这时,一个4008114170的电话号码引起了贾先生的注意,因为这个号码被标注为“微信免费服务热线”。
拨打4008114170后,“客服”要求贾先生将银行卡号告诉他。经该客服查询,贾先生的银行卡被冻结了,如果要“解冻”,需要上ATM机操作。心急的贾先生按对方要求操作,并应对方要求告知银行卡余额。贾先生操作一会儿,对方又要他输入一串长号码和3617这个数字。这时,贾先生的手机突然收到银行的短信,他发现银行卡上的3617元被转走。
【提醒】
客服电话要通过官方正规途径求证
汶河派出所民警说,贾先生被骗案中,嫌疑人主要通过网上作案,以使用微信且对网上银行操作不熟的中青年人为主。在网站上提供虚假的微信客服网址,发布虚假微信客服电话等,待被害人信以为真拨打该电话后,便冒充客服人员诱骗被害人在银行ATM机上按其要求操作银行卡,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银行卡内钱款转账骗走。
因此,市民使用微信遇到难题时,不要轻信网上搜索的客服电话,一定要通过官方网站等正规途径仔细求证;涉及到要求取款和输入密码操作的要求,更要慎之又慎。
还有以下伎俩,过节了更要注意
伎俩:这种“发红包”的软件页面跟微信钱包十分相似,实际上是一种木马程序。在你点击关注这个微信公众账号时,对方已经获取了你手机里的个人信息,包括支付宝、微信钱包、网银等账号及密码,随后转走钱财。
提示:不慎点击了这种“红包”,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立刻修改网银、支付宝等密码,去正规手机售后部门刷机或重置相关系统,以彻底删除木马病毒。
伎俩:骗子取一个类似“交通违章查询”这样的公众账号名,一旦用户信以为真,向该公众号发送截图,会收到提示“需要提交你刚刚收到的手机验证码”,若将验证码发过去,用户微信钱包里的钱就会被转走。
提示:对于各类公众账号要提高警惕,可与该账号官方联系求证,不随意进行交易,手机验证码一定要保护好。
伎俩:诈骗者声称价格非常优惠,以此为诱饵打折代购。网友付款后,骗子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类似理由,让网友加付”关税“。等网友付钱后,骗子消失了,钱、货也没了。
提示:到正规网站买东西,实体店更保险。
伎俩:骗子以商品为诱饵,给你返利或者便宜,再发送商品二维码,哄骗消费者进行二维码扫描,实则藏有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提示:手机不要随便安装不明程序,不要贪小便宜。
伎俩:通过盗取微信号、绑定微信的QQ号码以及手机号码等方式,获取微信用户的个人信息。诈骗者再冒充微信号主人与其家人、朋友联系,并以各种理由要钱。
提示:勿急于汇款,及时联系微信好友,电话核实真假。
伎俩:骗子一般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与你搭讪,首先骗取你感情的信任,进而以借钱、商业资金紧张、手术等为由骗取钱财。
提示: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朋友,都要牢记”交友需谨慎“。
伎俩:这种诈骗分两种:一是等你集满了要求的”赞“,兑换时发现到手的奖励”缩水“;二是商家发布信息时,要求参与者提供电话和姓名,套取个人信息。
提示:对这种信息要先查证一下,打电话咨询,必要时可把咨询答复录下,防止商家”赖账“;也可直接实地查看。
伎俩:不法分子下载你的微信头像,把昵称改成你的名字,再屏蔽朋友圈不让你看见,然后冒充你向你的朋友行骗,其他人无从分辨。
提示:及时为微信好友添加备注名能避免被骗,还可以仔细核对好友的微信号,因为微信号是无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