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徐勇刚,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
近日,我经常刷到一些“美白牙膏”的广告,夸张式洗脑毫无底线,甚至有明星为它代言。
这跟曾经“洗脑”中老年人的神药和保健品不同,那些东西很多年轻人能辨识抵制,而这类美白牙膏尤其是益生菌美白牙膏,“洗脑”的对象正是庞大的年轻人群体,在网络上很难让人辨别真相。
作为口腔科大夫,我就从专业角度来详细解析“美白牙膏”的迷局。
首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现在能不能买到一款不标注美白功能的牙膏?
肯定买不到是吧,美白已经成为所有牙膏的标配功效。
那么,如果某牙膏品牌要拿“美白”作为特色营销,就必须添加与众不同的所谓“美白因子”,有哪些因子呢,以前的主流包括有物理因子,化学因子,视觉因子三类。
一,物理因子:牙膏中添加大量的物理摩擦剂特别是大颗粒型,加强牙膏与牙齿表面的摩擦,从而蹭除牙齿表面的色渍。
其实你索性就拿砂纸磨擦牙面试试,再顽固的牙渍都可以被磨掉,但是,牙釉质(珐琅质)也会被磨损而失去光泽,牙齿表面最宝贵的这层物质一旦被磨损,将永远无法再生修复。
坦率来说,这类牙膏在摩擦剂的添加上很难平衡。保守一点则没有效果,激进一点则很伤牙,甚至连牙龈都磨伤,更何况,大量的黄牙患者并不是色渍沉着,而是牙本质过黄,此类牙膏对它毫无效果可言。
二,化学因子:在牙膏中添加过氧化物漂白剂,最常见的是过氧化氢,添加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以求达到美白效果。
但是,这种化学美白方法同样容易造成牙釉质及牙龈损伤,让牙齿变得敏感脆弱,且不可修复。有的用了会使牙龈及唇粘膜泛白脱皮。
它的原理跟牙科的“冷光美白”相似,牙科使用过氧化脲漂白剂,对牙本质发黄的患者也有一定疗效,但操作中必须严格隔离保护牙龈,因这种漂白对牙齿牙龈均有损伤的风险,要严格筛选适应症,并且一两年后基本都会出现色泽反弹,所以“冷光美白”在牙科曾经风靡一时后即渐渐衰退了。但此类型的美白牙膏并未退出市场。
三、视觉因子:利用颜色互补原理,使视觉效果产生差异。牙膏膏体呈天蓝色,因为天蓝色跟黄色这两种颜色混合起来,就会产生白色的效果。
牙膏的微颗粒附着在黄色牙齿表面,让人产生牙齿变白的错觉,但是牙齿依旧还是黄色的。
以前,市场上主流的美白牙膏,多半就是依靠上述三种美白因子或者混搭,美白效果因人而异,客观上讲,效果非常有限,很多只是一个营销噱头。
最近,益生菌美白牙膏的宣传蔚为壮观。
“益生菌”作为商业推广最受青睐的种族,渐渐不良商家成为包治人体百病的产品。
在口腔医学上,益生菌在牙周炎治疗中的作用也并非空穴来风,在牙周炎早期辅助治疗中取得一定效果,循证证据也存在,但仅限于辅助性治疗,而且参与研究的样本量不大,最新的研究结论比较中肯。
虽然在口腔医学上不足以拿益生菌制定临床建议,但这并不影响商业操作见缝插针,美白牙膏牢牢地盯上了它,打着“牙膏添加益生菌能有效控制牙菌斑而达到美白,防治牙周炎”的喙头营销!
且不说口腔医学对益生菌并没有“盖棺性”的临床建议,即使有建议,也是在规范的牙周治疗基础上作为辅助应用。
但在牙膏广告中,它误导人们放弃洁牙刮治等等牙周治疗,以省钱为“噱头”:,直接宣称美白牙膏对牙龈出血、牙龈退缩、牙周炎牙齿松动的根治性疗效,这是作为牙医无法容忍的行为!
因为,更多的牙周炎患者容易被耽误早期治疗,更多的难治性病例涌现,更多普通患者陷入牙财两空的境地!
益生菌牙膏打着99.9%灭菌率的广告,与部分漱口水一样,都是打着99.9%灭菌率的招牌。
在医学上,恐怕只有高温高压、强效消毒剂、紫外线等等才能有这样的灭菌率!
如果牙膏和漱口水能达到如此,我百分百相信,用完之后你的口腔基本上就报废了。
另外,益生菌改善口腔菌群的理论,又是怎样稼接到清除牙渍实现美白的功能上去的,这个也令我琢磨不透。
更令我哭笑不得的是,这些美白牙膏竟然以“不含氟”作为卖点来宣传。
其实,“含氟牙膏”才是最有利于牙齿健康的,氟可以预防蛀牙早已得到权威论证,而摄入氟过量中毒的风险,在常规刷牙中永远不会发生。一般成年人即使早晚两次刷牙将一厘米长的含氟牙膏膏体全部咽下,尚且达不到中毒剂量,更何况多半都随泡沫吐出来了。
也许有人会说,那些美白牙膏广告中的镜头里,好多人的牙齿都的确美白了呀。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要想达到震撼的广告效果,什么样的素材都可以做出来。
可能有人会问,你凭什么彻底否定美白牙膏?其实,一年前我就做过几款美白牙膏的测评,找到本院几个牙本质发黄的朋友试用了一段时间,颜色没有任何改善。
所以,那些宣传能“美白护牙”的牙膏,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