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VS欧美车欧洲、美国与日本为世界三大汽车产地,而之所以把欧系和美系车放在一起,主要是因为欧美车风格更为接近,而日本车则是自成一派,整体感觉与欧美车截然不同。车身欧美车用料比较厚实,钢板较厚,车身刚性强。外形设计更加凶悍,充满运动风情。 为了配合运动风范,车身棱角分明,多用线条化处理。日本车早年的日本车,整体的感觉更加圆润,以柔和的方式处理边角。用料来说,一般采用更加轻薄的钢板,以达到减重的目的。外观上看起来给人亲切感,更适合家用。而近几年随着家族整体升级,日系车犀利的运动风也逐步凸显。驾驶欧美车驾驶感也主打运动,底盘比较紧实,悬挂对车身的支撑更好,方向较沉,指向更精准,轮胎更多的使用性能胎。驾乘感觉比较硬朗,因车辆对道路起伏的过滤稍差,所以颠簸感也就较为明显。日本车舒适是日本车的一贯宗旨。底盘、悬挂、避震都采用较软的调教。座椅的舒适度堪比家里的沙发,轮胎在行驶时的胎噪更小,行车很安静。道路状况不会直接反馈给车里的驾乘者,甚至一些小的震动都可以被完全过滤掉。安全欧美车很多人对欧美车的好感来源于此,因为更厚的钢板带给人们更高的安全感。其实车辆碰撞安全性的考量主要看几个点:一为前后防撞钢梁,二是车身填充材料。欧美车确实使用了更加扎实的防撞钢梁,车身、尤其车门的填充材料也更厚实。日本车日系家族采用了比较取巧的一种方式,主攻设计和结构,把功夫放在吸能方面。通过改造车身设计,让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把更多的能量传导到车身其他部位,避免形变发生在驾驶舱,从而最大限度保证驾乘者的安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日本车在发生碰撞时看上去更惨烈一些,其实却转移了驾乘者的风险。养护欧美车众所周知,欧美车的养护费用更高,有些甚至高出日本车一倍。因其号称制造工艺更严谨,机械运行环境要求更高,需要更高标准的合成机油及原厂配件。而这些东西往往需要要进口,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日本车养护成本低很多,配件廉价且易得,机油三滤等规格更低。这并不代表日系车为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在这背后有强大的技术支持。日系车家族在创始之初就更注重变速箱与引擎的结合,力求完美匹配。所以日系车在开起来时,顿挫感要比欧美车低很多,整体感觉更加平顺,因而油耗也更低,强大的技术效果为用户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养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