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标内容

正式版课标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 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初中2011版新课标

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意义。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课标分析:需要注意的是,课标甚至没有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提出学习要求,相比初中,增加了对十月革命原因和过程(而不局限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了解,同时突出要求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区分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集中在部编初中九下的9课和11课。

课题

子目

统编版教材内容

列宁与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介绍了二月革命、七月事件和十月革命,介绍了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没有提到四月提纲

十月革命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

介绍了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及其影响,没有具体介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苏联的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苏联模式

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7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15课。本课共3目,分别是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列宁主义的形成一目共3段,第1段介绍社会民工党的建立,第2段介绍武宁主义的出现及其主要内容,第3段介绍列宁主义的影响。

十月革命的胜利一目共3段,第1段介绍二月革命后的形势,第2段介绍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第3段介绍十月革命的世界影响。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共6段,第1段介绍十月革命后俄国出现内战,第2段介绍战时共产主义,第3段介绍新经济政策,第4段一句话介绍苏联的建立,第5段介绍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第6段介绍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但没使用斯大林模式这个词而是用苏联的发展模式)。

於老师认为本课还是扣住课题中的“与”字讲两者关系为好,凸显运用背景与条件、动机与后果等概念范畴认识历史的思想方法。

【内容主旨】(又名教学立意)

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现代化的发展,但是俄国改革的不彻底使得俄国在一战中难以对抗德国这样的工业化强国。一战最终压垮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二月革命后的临时政府既没有足够的能力也没有足够意愿来解决当时俄国所面临的问题,最终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为俄国现代化开辟了新的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模式,基于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苏联最终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发展模式,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

知道俄历与公历的不同,能够从大事年表中获取历史信息(时空观念),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了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并能通过分析相关漫画、照片习得史料实证的意识和方法(史料实证),通过分析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帮助学生理解偶然性与必然性动机与后果等认识历史的思想方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理解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世界意义,体会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进一步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1.(教师教学)重点: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学生学习)难点:理解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世界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讲述:这张图片选自1927年的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出示图片):

 

问:它能不能证明十月革命发生了激烈战斗呢?

预设:不能。但能证明创作电影的人和看电影的人认为十月革命发生了激烈战斗。

苏联政府知不知道真相呢(出示材料):

“事实上,十月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

                                                       ——米高扬

问:既然没有激烈战斗,为什么还要拍这样的影片呢?

【教学新课】

一、苦难

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出示材料

 

问:从图中能获取什么信息?

预设:罢工数量在逐渐上升;政治罢工占比在增加(工人的政治觉悟在增强);

问:为什么1905年的数量特别多?

预设:日俄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1905年俄国工人可不仅是大量罢工这么简单,实际上俄国工人是发动了革命的,这就是1905年革命。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战争和革命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出示材料:

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列宁这句话不是针对1905年革命的,但同样适用于这场革命。也是在这场革命中,俄国工人建立了名叫苏维埃的政权。革命虽然最后被镇压下去了,但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场革命的巨大影响。

【教学设想】一方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将历史置于时间背景下审视的意识和方法,培养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战争与革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

这一时期不仅俄国的工人对社会严重不满,俄国的农民也很不满。请看这张照片,你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

 

预设:没有农业机械,都在使用简单的工具。说明农业生产非常落后;

问:这张照片能不能证明俄国农业落后呢?

预设:能,但不够,因为只能证明这张图片所反映的地区农业落后。

问:那要证明俄国农业落后还需要什么?

预设:除了具体的个案外,还要有反映整体的材料。

出示材料:

“全国正在使用的有1000万把木犁和2500万个木耙,铁犁仅420万把,铁耙不满50万个,农业机械几乎等于零。

                                           ——《苏联兴亡史》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06,5

教师:可见当时俄国农业确实十分落后,农民的生活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请看农民身后的房子,有什么特点?对,房子都是茅草屋顶。这样的生活条件,农民的不满是可想可知的。这张图片还有个问题,上面都是些什么人?

预设:妇女,还有一个老年男子

问:那年轻的男子最有可能去哪里了?

预设:当兵去了。

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出示图片

 

教师:实际上男人们在照片的另一边。人们常说有图有真相,也许照片不会说慌,但是拍照片的人会说谎,用照片的人会说慌啊。这意味着当我们在使用照片作为史料时,一定要很谨慎,既要搞清楚完整的照片是什么样子的,还要搞清楚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摄的。

【教学设想】通过历史照片这个点和统计数据这个面帮助学生证明俄国农业的落后,同时利用前后两张照片的对比帮助学生了解使用照片作为史料应当注意的地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

讲述:一战给俄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俄军士兵极其低落;逃兵众多;为什么俄军伤亡这么大?你再看上面这张照片就知道了,经济的落后使俄国伤亡惨重,而惨重的伤亡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困难,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当时俄军损失占整个协约国集团的近三分之一。可以说,战争激化了俄国原有的社会矛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俄国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

革命

讲述:于是,19173月,俄国革命正式爆发,这就是二月革命。工人和士兵建立了革命领导组织——工兵代表苏维埃。孤立无援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304年之久的罗曼诺夫王朝寿终正寝。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支持下,由资产阶级政党组成的临时政府接管了政权。这些内容大家初中都学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革命可以推翻旧制度,建立新政府,但革命并不能自动解决俄国所面临的问题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1917年俄国军队参谋部的一份报告(出示材料): 

士兵们对战争持有越来越否定的态度,一致希望和平。这解释了为什么布尔什维克的思想和口号会在他们中间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

——《关于1917年10月上半月军队状况的军情报告节选》

问:从中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预设:二月革命后俄国没有退出战争;士兵们反对战争,希望和平;布尔什维克的观点受到俄国士兵的欢迎;俄国上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意味着这一现象已非常普遍;

讲述:布尔什维克什么样的观点会得到俄军士兵们的普遍欢迎呢?列宁从国外一回国就敏锐地抓住了俄国人民的诉求,他先是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将革命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又亲自领导了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

1917117日,俄历1025革命武装攻占冬宫。次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建立的新政权颁布了这样一份法令(出示材料

政府认为,各国列强为了剥削最贫弱和被压迫人民而继续战争是最严重的反人类罪行,因而庄严宣布:与各个国家无一例外地立即签署和平协议,以一视同仁的条件结束这场战争

——《和平法令》

问:从中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预设:革命能够得到士兵的支持,这有利于新政权的巩固;新政府意识到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第一时间宣布退出战争;新政府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注意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政府法令来论证历史,政府法令只能证明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打算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不能证明是否解决了问题)

讲述:除了和平法令,新政权还颁布了土地法令,宣布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这使得革命得到了当时占多数的俄国农民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十月革命的爆发和胜利都是必然的

虽然叫俄国十月革命,但十月革命的影响并不只是俄国的。这幅漫画大家可能见过,叫《列宁清扫地球》出示漫画):

问:从漫画中能够获取哪些信息?

预设:列宁要消灭沙皇、主教、资本家、外国君主即压迫人民的反动政治势力、经济势力和文化势力。

讲述:这幅漫画形象的反映出了十月革命的影响,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关这些内容,我们后面还会学习到,这里先略过。我们接下来重点讲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三、建设

讲述:十月革命后不久,俄国出现内战局面(出示地图)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俄国内战形势图:

 

问:从地图中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预设:苏维埃控制地区集中在俄国的欧洲部分,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这样的中心城市控制在苏维埃政权手中,意味着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苏维埃政权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敌对势力威胁;

讲述:持续四年的一战加上国内战争,俄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为了集中力量保卫苏维埃政权,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包括余粮征集制、大中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等。因为这个政策是战争状态下出台的,所以叫战时,那为什么叫共产主义呢?这就涉及到对共产主义这个概念的理解。前面讲马克思主义这一课时我们说过,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反对私有制,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我们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现在苏维埃政权不光没收土地,还要没收一切工厂,这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或者说共产主义的特点,所以这个政策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的目标是要在俄国实现共产主义,按照他们的理解,既然共产主义等于公有制加计划经济,那么反过来,公有制加计划经济不就等于共产主义了么,如果战后继续推行这个政策,不就等于俄国实现了共产主义了么?

但是,这些理想主义者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个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反对与反抗,面对现实,列宁及时调整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发挥市场的作用,由于市场被认为是属于资本主义的,所以新经济政策即使在苏维埃领导层也是阻力巨大的。即使是列宁本人,也只是把新经济政策当作是一个暂时的妥协,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为代表的苏维埃领导层决心重新回到他们所认识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通常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探索的道路主要有三个:一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第二农业集体化,第三阶级斗争尖锐化。非常简单的三句话,但有着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所有照搬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按这样的方式搞社会主义。而且,按照这样途径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一定符合三个特征: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出示材料: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下卷)《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6页。

讲述:这是斯大林的一段话,他说,工业化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资本主义的,从轻工业开始;还有一种是社会主义,是从重工业开始。所以,这条道路的独特性首先在于是以重工业为先导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被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它的意思一是和资本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轻工业不一样,二是它要优于资本主义工业化

为什么社会主义工业化要优先重工业呢?一是因为当时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对立面出现的,既然资本主义搞优先轻工业,社会主义就必须优先重工业;二则最重要的是,作为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1922年成立的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包围之中,完全没有可能再重走欧洲列强殖民扩张与掠夺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再经由发展轻工业来为重工业积累资本和技术这样一条道路只能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跳过了殖民扩张和发展轻工业这两个阶段,但不能跳过资金和技术这两个要素,技术可以购买,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不能跳过庞大的资本这个要素的,问题在于,西方是通过数百年的殖民掠夺和发展轻工业才获取的海量资本,苏联从哪里去获取资本呢?

答案是农业,也就是农业集体化。通过农业集体化,不仅确保了工业化所需要的粮食供应,而且通过工业制成品与农产品之间的剪刀差,苏联获取了极为宝贵的工业化资金。有个例子很能说明这个问题,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问:从中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预设: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所以粮食产量下降;苏联工业化需要出口创汇,换取工业化所需要的机器和技术,同时农业集体化加强了国家对农业的控制,所以粮食出口反而增加。

讲述:由于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除了粮食等原材料,当时的苏联并没有什么拿得手的东西可以出口换汇。这就是后发国家让人落泪的地方。1950年毛泽东前往苏联寻求与苏联结盟,携带的礼物也基本上都是农产品,所以为什么我们建国后要拼命工业化,都是一样的道理使如此,改开后我们甚至仍然不得不出口两亿件衣服来换取进口一架波音飞机大国不搞工业化,就只有被剥削压迫

虽然但是,苏联农民承受了巨大的代价!农民们不仅失去土地,失去财富,失去自由,一部分农民甚至失去生命。1932年,苏联的粮仓乌克兰出现了大灾荒。出现灾荒以后,通常的做法是什么?是不是救灾。可是,当乌克兰中央书记向斯大林报告饥荒情况的时候,斯大林却说他在讲童话,不如辞职当作家。一个事实在斯大林眼中就变成了一个童话。粮仓乌克兰饿死了很多人,这也成为现在乌克兰怨恨俄罗斯的一个原因。

农业集体化遭到部分农民的反抗,一些农民不愿意加入集体农庄,有人就提出一个口号: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可以作为富农分子加以消灭。消灭了多少人?有学者研究,大概100多万个家庭,550600万人。当然,这里的消灭不一定是剥夺了生命,有的是被关起来了,有的是流放了。这些人是被当作阶级敌人来消灭的,这就叫阶级斗争扩大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阶级斗争扩大化,凡是学这个模式的国家都会有这样的特点呈现,然而只有苏联和中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这是因为中苏都是农业大国,可以通过农业集体化来发展城市。类似东德这种工业化水平本来就高的国家,学斯大林模式就没有什么效果。

有关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初中大家也学过,教材上也有,我们简单复习一下:

斯大林模式它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贏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课堂小结】

没有十月革命,就不会有后来的苏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十月革命对于苏联具有特殊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苏联人拍十月革命一定要拍的激烈,而且是越拍战斗场面就越激烈的原因——通过表现革命的艰难来凸显革命的伟大。无独有偶,法国大革命攻打巴士底狱的战斗也并不激烈,但是法国人创作的攻占巴士底狱的油画同样是炮火隆隆,而且越画炮火越猛烈。人们越来越关心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忘记了事实是什么,忘记了为什么要表达想法,变成为了表达而表达。

这使我想起一位历史学家,叫柯林武德,他曾这样说:我们可能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忘了当初之所以出发的目的。回望苏联的这段历史,列宁等人最初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让俄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过上共产主义的美好生活吗?结果呢!

【板书设计】

【资料附录】

1. 十月革命

士兵们对战争持有越来越否定的态度,一致希望和平。这解释了为什么布尔什维克的思想和口号会在他们中间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

——《关于1917年10月上半月军队状况的军情报告节选》,转引自《1917年,革命中的俄罗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44页。

政府认为,各国列强为了剥削最贫弱和被压迫人民而继续战争是最严重的反人类罪行,因而庄严宣布:与各个国家无一例外地立即签署和平协议,以一视同仁的条件结束这场战争

——《和平法令》,转引自《1917年,革命中的俄罗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23页。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8页。

然而,俄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平衡,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工业的另一面却是贫困落后的农村。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并不彻底,它还保存了许多农奴制残余。19世纪末在欧俄43个省份中,仍然有17个省份以工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据1905年沙皇政府内务部的统计,欧俄3万户大地主拥有7000万俄亩土地,1050万户农民所拥有的土地也不过这样多。在农奴制残余的束缚下,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业的发展极为缓慢,农业的经济技术水平极其低下。1910年的统计,全国正在使用的有1000万把木犁和2500万个木耙,铁犁仅420万把,铁耙不满50万个,农业机械几乎等于零。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民小商品生产、宗法式经济形式普遍存在于农村,而且农民被排斥在现代俄国文明之外。正如列宁所说,在那些穷乡僻壤里,到处是几十里几十里的羊肠小道,确切地说是几十里几十里的无路地区,把乡村和铁道隔离开来,即和那联结现代文明的大城市的脉络隔离开来,俄国经济“一方面是最落后的土地占有制和最野蛮的乡村,另一方面又是最先进的工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06,5

 

2. 斯大林模式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6页。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