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献词|没有什么比现场更能抵达真相


 

  


       无论资讯怎么爆炸、技术怎么演进、平台怎么多元,专业记者始终无可替代。





今天是记者节。节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和强调,提醒我们要有群体认同感,强调我们要有职业使命感。


有人问,在人均8个社交账号的时代,在机器人都能写稿的当下,记者是不是没用了?对这个问题,时间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这个时代最不缺的是信息,但最缺的,是真实、全面、及时、深入的信息。尤其是疫情之下,谣言、流言泛滥,更让全社会感受到,专业权威的信息是多么重要,多么宝贵。


我们认为,无论资讯怎么爆炸、技术怎么演进、平台怎么多元,专业记者始终无可替代。在人人都能爆料的时代,调查核实的能力才是核心价值;在人人都能诉说的时代,专业权威才是核心价值;在人人都能评论的时代,理性建设才是核心价值。


没有什么比现场更能抵达真相,没有什么比追问更能启发思考。我们相信,字节永远无法取代记者,流量永远无法取代编辑,社交平台,永远颠覆不了对新闻的定义。


也有人说,越来越智能的算法,可能“比你更懂你”。然而这是对受众的矮化。算法的逻辑是数据、是迎合,而新闻的核心是立体、真实的人。算法,终究是人的发明,只能为人所用。无论是AI、区块链还是元宇宙,都不可能替代情感、替代价值观。


当然,新闻的生产逻辑不变,并不意味着新闻的生产方式不变。所以我们看到,跨部门、跨中心的联动成为基本操作,文字记者和视频记者相互配合,内容与运营达成立体传播。


我们看到,记者不再只有一支妙笔,还可以使用图集、短视频或直播。他可以带你看极光出现的村落,带你看叫醒夜空的烟火,带你看云南暴走的大象、东北出没的虎豹,乃至让你“坐家观天”,看神舟遨游。


我们看到,有记者挖出尘封二十年的冤案,有记者跟踪一个事件长达十年,有记者卧底一个月,发表上万字的调查报道,为警方打击药品黑市提供有力线索。我们看到,他们在防疫的前线,在暴雨的街头,在每个明暗的角落,倾听和诉说。


这是记者的荣光,也是属于我们的使命。我们相信,然后告诉每一个读者我们所相信的:做时代的一粒粒光,或许微小,但足够明亮,看得清脚下,也照得见远方。


朋友们,没什么好困惑的,有人转身离去,也有人迎面走来。总有人正年轻,总有人正澎湃,扛起记录时代、追寻真相、守护良知的责任。或新旧交替,却永葆生机;或悄无声息,但绵绵有力。


让我们回到现场吧!走出被键盘声笼罩的嘈杂。现场才有新闻的灵魂、时代的使命,才能讲述一个个鲜活的人。




编辑|王磊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更多澎湃精彩短评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