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常感恩、永珍惜、多陪伴
- 帆书 原樊登读书 发布于 2023-11-12
- 分类:微信营销
- 阅读(228)
- 评论(0)
- 编辑
*贴片为广告
寒衣节,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日,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一个祭奠先祖的传统节日。“人理智上知道亲爱的人死了就是死人。可是人心情感上,我们希望死人能够复活,希望有个灵魂会继续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寒衣节将至,唯愿我们在祭奠逝者之余,感念生命、珍惜当下、及时相伴。“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寄与亡魂焚币尽,冥途冷远念家尊。”人们在添置衣物过冬时,难免会念起遥在天边的先祖,生怕他们在另一个时空孤苦伶仃、挨冻受寒。因此,一到寒衣节,人们在备好冬衣的同时,也会缅怀先人,祭拜先祖,为他们焚化纸衣。人们只能将这份思念和感激之情寄托在这一纸冬衣上,望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能驱寒保暖,照顾好自己。其实,寒衣节最美的意义,不只是在为先人送去御寒的冬衣,祈求先人护佑家人安康。更是在鞭策后人莫忘来时路,提醒后人要感念先人的照拂。“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遗忘了先人的嘱咐,忘却了先人的教诲。不论过去多久,先人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先人的循循教诲也如犹在耳,对先人的恩情更是念兹在兹。先人就是我们的根,我们在先人的孕育和庇护下,生命得以开枝散叶,生生不息。若没有先人的栽培和滋养,我们必定无法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即便,我们与逝去的亲人天人永隔,今生亦无缘再重逢。但只要心里装着他们,感恩他们赋予生命,他们终会感应到我们的思念和孝心。少不更事时,总以为那些生养我们,陪我们成长的长辈,永远不会离我们而去,会一如既往的成为我们最坚强的后盾。于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接受他们的关爱,享受他们的付出。 直到,亲历了一场场生死离别后,方才惊觉:世间并无来日方长,多得是世事无常。“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很宝贵的东西,会一个接一个,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你手中滑落;你所爱的人,一人接着一人,从你身旁悄然消逝。”但每次相遇都是用尽了此生所有的缘分和运气,才换来那些欢声与笑语的时刻。更何况,世间好物大多不坚牢,关系再深厚也抵不住岁月的蹉跎。若不加以珍视,再多的美好,也会因为人的忽视,迅速归零。人生是一场有去无回的路途,没有人能陪你行至生命的尽头。
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诀了。我们能够做的,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明白该如何做,才能够不让珍贵的东西,重要的人再次失去。
我们永远无从知晓在未来的日子里,会发生什么事,会去哪扎根生活,与谁相交,又有谁会离我们而去。但在不确定的人生里,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用心过好当下的每分每秒,怜惜眼前人。因为只有足够珍惜,哪怕有一天不得不分离,也能留下时光偷不走的美好回忆。在寒衣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愿你我都能不负岁月,活在当下,珍惜身边人。“我后悔到北京到清华学习,如果不是这样,我母亲也不会那么辛苦培养我读书。我母亲生病时,都没有告诉我,等我回到家时,母亲已经去世,我当时就恨不得一头撞在母亲的棺木上,随她一起去……。”期间,为了节省路费,也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他只回过两次家。即便在接到母亲病危的通知时,他刻不容缓地赶回家,却还是见不到母亲最后一面。就在他悔恨不已时,还得知了母亲临终前给他留了几句话:“早知道你出去了就不再回来,我真后悔当年让你出去。这几年我日夜想着你,这种痛苦,是你无法想象的。”季羡林先生直到失去母亲后,才知道母亲是多渴望他的陪伴。可为时已晚,母亲已撒手人寰,他再也没机会在母亲跟前尽孝,哪怕是陪母亲吃一顿饭,陪母亲说几句话….很多事情失败了,或许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可一旦痛失双亲,却只会留下无尽的遗憾。许多时刻,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许不是孩子有所作为,而是孩子能常回家看看。寒衣节的到来,似乎是在点醒我们,来日要多陪伴父母,才不至于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生命是流动的,时光不曾为谁驻足,亦没有人能停在原地等你。你在奋力向前奔跑的同时,父母也在岁月的另一头日渐老去。手头的工作放一放,常回家看看,陪父亲下盘棋、陪母亲看电视….若无法常回家,也可以在闲时给父母打电话唠家常,报平安。而是常伴父母,让自己对父母的亏欠少一点,对父母的缺憾少一点。大千世界,每分每秒,有人呱呱坠地,也有人溘然长逝。莫忘先祖的恩情,珍惜当下的美好,珍惜和亲人相伴的日子,常伴亲人左右。如此,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也是对亲人最大的负责,更是对祖先最大的敬意。愿天上先人,离苦得乐,往生净土,愿人间亲人,平安喜乐,所盼皆成。注意啦!注意啦!注意啦!
帆书双11已经开始!
🔥樊登讲书VIP,买1年最高得18个月
🔥还能换购精美实体套装书(2选1)
现在,点击下方海报,立即参与👇

*贴片为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