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衣节丨那些不曾离开的爱与感恩

     今天是11月13号,农历十月初一,中国传统的寒衣节,一个被世人遗忘却又温暖的日子。

     寒衣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民间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中国“三大鬼节”,在这一天祭扫,纪念过世的亲人,谓之送寒衣,请亲人穿上温暖的御寒冬衣,来抵御这世界的严寒。但是如今的人们,知清明、中元者甚多,知寒衣节的却寥寥。要知道,这一天,比其他的日子,更多了一份温情和暖意。

寒衣节的由来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这一天,古代的帝王穿上冬衣,昭告世人冬天的降临,女人们会给家人穿上温暖的衣服。人们用秋收之物祭拜诸神与祖先,报告这一年的丰收与希望,祈愿这个冬天,不再寒冷,日子依然温暖如昔。

寒衣节的习俗

     祭奠祖先: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先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烧寒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以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五言·寒衣节

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凭谁问老衢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渐渐忘记了寒衣节,但是,含蓄又温情的寒衣节,似乎更符合含蓄又温情的中国人。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关怀,往往深埋在一句话里:“天冷了,多穿衣”。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人两隔,这份爱意,从不会怠慢。敬奉祖先,不仅是祈求他们的护佑,更是希望他们也能感受我们不曾离开的爱与感恩。

如何才能真正利益祭祀的祖先

     送寒衣,以怎样的态度去祭祖,是我们作为后代需要注意和思考的:是否只是走了祭祀的形式?如果是抱着利益亲人的心,那就要把生命中血浓于水的那部分呈现出来。

     佛在《地藏经》中告诫众生:“尔所杀害,乃至祭拜,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印光法师文钞》中有言:“即祭祖先,亦不应用肉,以名为敬之,实则害之也。至于以肉食奉父母,皆令父母折福获殃。父母有福德善根者,损其福德善根。无福德善根者,增其受杀恶业。”

     对逝去的亲人表达孝思,其他宗教也都提倡,但真正说到对逝者的超度,却只有佛教才能做到并且有效。所以我们与其在上坟时以菜肴和纸钱作为情感表达,不如为逝者诵经、超度、供灯、念佛回向。

     用佛法超度亲人,使其离苦得乐,这才是真正的孝。“天冷加衣”,是给最亲的人最温暖的祝福。子女是您爱的流淌,我们的幸福是您温暖的胸膛。要知道思念是这世界的香火。

评论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