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吗?越热闹越孤独


夜读·春意浓 

为什么在过年谈孤独

“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过后,涌上心头的不正是人潮散去灯火阑珊的孤独吗?

家里欢声笑语再多,偶尔瞥见父亲的背影母亲的白发,不也会生出“时间都去哪了”的愁绪吗?

返程近了,这落寞不是更甚了吗?明明那人还在眼前,不也已经开始想念了吗?

今晚,来到《夜读》春节特别策划“春意浓”第四期,邀请到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与大家谈谈团圆中的那抹“孤独”。

这位常年奔走于一线的记者有感的是,“喧闹的节日,只会让幸福的人更幸福,孤独的人更孤独。”所以,他的讲述,特别关照到了镜头下孤独的人,故事由此开始……


这一次,镜头对准团圆中的孤独

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 | 庄胜春



从记事开始,每年除夕,都得是一大家子人。祖辈最期待的,是让每个家庭成员说几句祝酒词。我算是长孙,每年都得好好准备,既要照顾到每个小家庭,又要说到祖辈的心里,可不比做节目容易。
无奖竞猜😅
请问咱这位“从小不容易”的记者在图中哪里  

这些年,老人们体弱,除夕很难聚在一起,祝酒词环节也渐渐淡了,想凑齐一桌麻将都不容易。今年的除夕倒计时,家里只我一人醒着,刷手机,被一句话击中——“喧闹的节日,只会让幸福的人更幸福,孤独的人更孤独。”

没想到,《夜读》的编辑找到我,居然也是说:“你采访的人,多少都有些孤独,风雪独行龙兽医、湘西慈爱园的孩子,还有安宁疗护的人……,是不是可以写写‘孤独’”?

好呀。

说不定,你也正在经历这种感受。就从孤独开始,说几个跟团圆有关的故事吧——

“对有些孩子来说,回家团圆是个有点残酷的词。”
这是今年春节前,我发自湖南湘西的报道开头。报道的内容,是慈爱园的“散居孤儿集中养育”试点——作为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这里2015年的孤儿发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5倍。无论是当年的脱贫攻坚,还是如今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孩子们,都是一个标尺。
过去九年,1053名(事实)孤儿在这里慢慢长大。白天校车送出去上学,晚上接回园里住,园里的工作人员操心他们的衣食住行,还要像家人一样,忙着辅导作业、陪他们去学校开家长会……

去之前,我们有点担心,这样的试点,能让孩子们觉得是个“家”吗?

篇幅所限,把这个报道,再次推荐给你。其中一个细节,想多写几句——

园子里已经长出不少大孩子,在外上中职、高职、本科,甚至研究生。学校放假,他们中的很多人,回来的第一站不是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那儿,而是慈爱园。

他们在这住上几天、十几天,除了和园里的小伙伴聚一聚,还要帮着照顾弟弟妹妹们的起居,甚至每晚辅导他们的功课。

采访中,正赶上园里给一月出生的孩子过集体生日,贴福字、写春联。站在他们中间,我脑中仿佛展开一张地图——这些孤儿,从武陵山那些最高最偏的山窝深处,汇聚到这里;再开枝散叶,考到不同的城市;又学成归来,回馈更小的孩子。

我问其中一位女孩:“家意味着什么?”

她告诉我:“是可以一直做你的后盾”。

恐怕,没有多少孤独,比他们的孤独更难疗愈。但是,真的有人在做,而且,曾经的孤儿,也正在成为家的后盾。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是上面这位,来自哈尔滨巴彦县,三十年如一日下屯瞧病的龙兽医。左边的照片,是屯里的养殖户拍给他的,真有几分穿越。

在屏幕上找这一家子,是不少网友今年看春晚的一大乐趣,我也是。当父子俩出现在黄渤老师的身后,和着歌词“爸,你从来不会说你的苦衷”,我脑海里蹦出四个字:苦尽甘来。因为我知道,风雪独行的治牛不易,兽医父子的团圆更不易。


也许你有印象,我和父子俩下屯治牛时的这段对话——

小龙:我同学说我爸是掏牛屁股的。上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填表,问父母的职业,我填的是……

记者:医生?

小龙:不是医生,是农民,因为我感觉农民比兽医强。

龙兽医的职业,曾是小龙的童年阴影。直到去年,小龙创业失败,从城里回家,跟着下屯拍视频,拍“火”了老爸,也治愈了自己——

小龙:那时候我心态已经崩了,却看到很多养殖户这样的镜头。每个人都在笑,每个人都对你特别友善,他们关心我爸,我就感觉也是在关心我一样。

记者:儿子小时候的那些记忆,您之前听他说过吗?

龙兽医:从来没跟我俩说过。

记者:之前没想到?

龙兽医:谁寻思他能想那么多。说你这个掏牛屁股啊,又埋汰、磕碜什么的,对我来说无所谓的事。各个行业吧,都要有人去做,老百姓需要,你就是好职业。

后来,无论再去东北采访、还是在北京接风,我和父子俩一起吃饭时,总有这样的细节——只要有好菜上桌,老龙总会叨念:“儿子,这个吃了吗?”只要老龙和我聊到激动处,比如要赋诗一首,儿子也总会拿起手机,“这是个好素材”。
上面那段视频,弹幕铺满屏。有温暖,也有遗憾,一位网友说:“我和爸心结没打开,没机会打开了”……是啊,珍惜每一次团圆,努力打开它。

更多时候,我们不怕孤身一人地打拼,只怕你最亲的人,读不懂你的苦衷和热爱。

最后一个故事,要把时间拉回一年前的除夕。

我和同事们去湖南桑植,看那个在疫情之下喊出“有钱无钱,回家过年”的地方,尤其是众多老年人所在的山村,怎样应对“返乡潮”的挑战,把团圆的“代价”降到最低。

我们到时,正赶上县总医院呼吸科主任饶建亚“阳了”,不得已还得坚持上岗,于是,我和她有这样一段对话——


至今,我还记得口罩后面她沙哑的声音,却不知道她长什么样子。

这个春节,又是医护们免不了辛劳的冬天。还有冻雨暴雪中的交警、卫国戍边的战士……年快过完了,也希望大伙儿能补上那份团圆。

冯骥才先生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生活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节日”,“这种团圆的情怀使得腊月里中华大地汇聚起情感的磁场”。

是啊,大地磁场,14亿人相吸相依。一些人的孤独,是为了另一些人的团圆;此刻的孤独,也是奔着某刻的团圆……以“孤独”寄语“团圆”,是每一晚的《夜读》和每一次的《相对论》都希望你相信,你不是独行。

一定有人牵挂着你。

即便不是此刻,也一定会出现在未来某一刻。


对了,除夕晚上,我收到一条评论,也学会了一个新词儿——网友说我这条动态是个“电子拥抱”。

欢迎你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一起来个“电子拥抱”!



夜读·读孤独
好似,孤独一刻都未曾离开你我,越热闹、越幸福、越圆满反而越孤独。
还好,在那比镜头语言更细腻的讲述中,我们多领悟了一些“孤独”的丰厚意味。孤独,不独是入夜后的孑然清冷,还可以是举着火把的踽踽独行。
团圆中的坚守与孤独,也是一种逆行,也是在释放能量,就算孤独,那也是了不起的孤独。
致孤独的你,那选择守护更多人团圆而甘愿孤独的人。
自怨自艾的时间都用来自我成长了,孤独有时不需要被人理解,你理解你的孤独并非一无是处,就好了。
致孤独的你,那忠于且终于自己热爱的人。



封面图 | 视觉中国

📮投稿邮箱:yedu_cctv@126.com

制片人 | 王兴栋  编辑 | 王若璐  

©央视新闻

点赞,留言区领取电子拥抱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央视新闻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