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幼动态·全环境立德树人】严防溺水,安全度夏—琅琊中心幼儿防溺水安全系列活动



严防溺水

安全度夏

珍爱生命  谨防溺水

      为切实加强幼儿安全教育,进一步增强全体师幼的防溺水安全防范意识和家长安全监护责任,琅琊中心幼儿园开展了防溺水系列安全教育活动。



01


致家长一封信



尊敬的学生家长朋友:

    您好!随着炎热夏天的到来,中小学生溺水事件进入易发期、高发期。溺水,已成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每一起中小学生溺水身亡事故发生,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预防溺水安全教育时刻不能懈怠,为了确保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学校将着力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与此同时,我们迫切希望各位家长朋友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基于此,特致信于您,请您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请各位家长做好预防溺水安全事故家庭教育。孩子在家里的自由活动时间长,要切实把孩子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和监护工作放在心上,要经常教育,时时提醒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孩子不擅自下水施救。

     其次,请各位家长多关心关注孩子生活学习情况。暑期,请各位家长对孩子的活动去向多加关注,给予关心和指导,对孩子的行踪要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

      最后,请各位市民朋友时刻关注未成年人靠近水域问题。我市海滩多、水库多、河塘多、留守儿童多,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是我们每名市民的义务。在此,希望各位市民朋友们随时留意,如果发现有未成年人,在没有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私自在河边、水库、水渠、池塘等地方游泳、戏水、玩耍,请您及时制止!

     亲爱的家长朋友,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每一次溺水事故的发生都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发力,共同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而努力。祝您的孩子平安、健康、快乐!



02


幼儿安全教育

      各班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通过视频、故事、图片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防溺水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危险,对幼儿进行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





03


幼儿观看“同上一堂防溺水课

     每周的“同上一堂防溺水课”,幼儿在观看中了解了夏季水源附近的安全隐患,以及知道溺水认知误区、防溺水有效措施等。




04


防溺水演练情景模拟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直观了解防溺水安全知识,本次演练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方式。几名幼儿在河边玩耍,突然有一名幼儿不慎落水。

      王晓燕老师在和幼儿的谈话中引导幼儿了解溺水致死原因: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的水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

情景一:落水时如何自救

       一名幼儿在河边玩耍,不慎落入水中,不熟悉水性时可以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情景二:发现落水者如何施救

     站在岸边的小朋友应立刻拨打120或向当地成年人呼救。发生溺水事故时,在岸边的人不宜直接下水,最好的救援方式是,可就地取材,树木、树藤、枝干、木块、矿泉瓶都可利用来救人。

情景三: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拨打120。医生未到之前急救方法如下:

      1.清除口鼻堵塞物:上岸后,应迅速将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带解开,擦干身体,清除口、鼻中的淤泥、杂草、泡沫和呕吐物,使上呼吸道保持畅通。如果发现溺水者喉部有阻塞物,则可将溺水者脸部转向下方,在其后背用力一拍,将阻塞物拍出气管。

     2.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最后,王晓燕老师对本次演练活动进行了简要总结:救助溺水者是非常危险的行动,要考虑自己的体力、是否有能力施救等,发现有人落水后要马上大声呼救,有条件的情况下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竹竿、救生圈等,也可以将衣服连在一起当作绳索等救人,但是小朋友现在太小,不要盲目救人,应寻求大人的帮助进行营救。




05


防溺水宣誓活动

      各班级老师带领全体幼儿进行防溺水安全宣誓,进一步提高孩子们对溺水的安全意识,让他们牢记预防溺水的“六不一会”原则,掌握防溺水自护自救等技能,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保护生命安全。


       预防溺水,珍爱生命。我园会继续进一步强化防溺水工作,确保孩子生命安全,认真扎实地落实预防溺水工作,家园携手,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共同保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图文编辑:邵传梅

一审:邵传梅

二审:王晓燕

三审:肖桂芳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