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主要看气质”的接龙游戏所影响,参与该游戏方式有两种,要么接龙发自己照片继续游戏,要么向让你中招的微信好友发一个5.21元的红包。有的网友通过该游戏日入几百元,有的则是巧妙秀自拍!也有人吐槽:“一个接龙游戏在加入红包后就不那么纯粹了,总觉得有的人是在借游戏敛财!”
一夜爆红
朋友圈成“气质图”大战 有人日赚数百元
“主要看气质”游戏规则如下:朋友A发出一张自己的照片,标题为“主要看气质”。如果有朋友点赞或者回复,就是中招。继续游戏有两种选择,要么在朋友圈接着发“主要看气质”的照片,要么给A发5.21元红包。
同时,该游戏规则中还有一些“套人”的语句,比如:如果当我是回事,玩下去!发朋友圈的时候不准说这是个游戏。该游戏被制作成一张图片,用于发给下一位中招者。
网友“渔小鱼”说,她从前日上午就开始玩该游戏,上传照片时特意选了一张比较美的自拍,并配上文字:这是一个不看颜值看气质的世界,姐的气质就是如此高冷。很快,很多好友回复并点赞,一共有70多人。“渔小鱼”把游戏规则逐一发送给这些好友。“没想到超过半数的人选择给我发红包。”她说,截至昨日上午,她已经收到40多个红包,有200多元。
网友“洋娃娃”觉得这个游戏非常无聊。有些人平时长什么样又不是没见过,游戏发的照片,一看就是精心PS过的。有的配的文字还故意装得自己是无奈参与,变成了一场比拼心机的“美图”大战,“同为女性,看得我都想屏蔽她们了!”
25岁的罗渝认为,这个游戏有点像过去在朋友圈盛传的“不转发要倒霉的”各种文字,虽然没有强制性,但让人觉得不舒服。“朋友圈本来是朋友互动的地方,如果是玩游戏,也应该全凭自愿。游戏不玩就给钱,虽然5.21元不多,但总觉得变味了。”还有网友直截了当:“想红包想疯了吧?太LOW!”
梗在哪里
“主要看气质”源自歌手王心凌宣传照
就是这张专辑宣传照引发了“主要看气质”风潮。
“主要看气质”为何突然火爆朋友圈?这一问题也困扰了全国网友,仅仅在新浪微博搜索引擎中关于“主要看气质是什么梗”、“主要看气质出处”的相关搜索结果就上百万个。而图片搜索引擎中,输入“主要看气质”关键词,第一页显示的结果中超过八成为自拍照,相关图片超过110万张。
“主要看气质”梗从何来?有网友认为是来自于网友间自发形成的接力游戏;也有网友认为是网络策划活动;还有网友认为是小品台词引发跟风,因为日前网络知名红人“留几手”发布视频,在视频中,小品演员赵四展示了一段才艺,表演完说:“主要看气质”,引发了网友的跟风。
不过,得到大多数网友认可的说法是源自歌手王心凌宣传照。有网友追根溯源发现,王心凌11月25日发的一张新专辑中有一张配图是绿色背景凸显古堡风,但手里拿着汉堡大口要吃。网友表示,这种风格简直脑洞大开,然后王心凌回复说,“主要是看气质”,于是该“金句”迅速在网络发酵。
“主要看气质”为什么会火?
社会心理学专家这样解释:传播火爆源自被朋友圈抛弃的恐惧感
南师大社会心理学专家朱强说,以往的传播一定会有编码、传播、解码、分享这样一个过程,在新的传播时代,传播的过程本身就达到了传播的目的。作为一种消费休闲方式,体现公众的群盲心理,乌合之众的集体无意识,或者是简单的认同。当话题形成的时候,跟风从众或许是最安全的方式。最好玩的是,新的传播时代里,人们会通过简单认同,体现自己不落时尚,我其实还不老啊,这样的一种娱乐的分享方式,这符合互联网传播的特性。
“朋友圈文化本身,就有身份认同,假如小伙伴不带我玩,就会很痛苦。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害怕被群体抛弃,互联网这种圈子的传播游戏规则就是这样,你不懂就不时尚,就会被群体所抛弃,于是大家不自觉卷入其中,推波助澜成为无形的推手。”朱强表示,自己就给别人打过5块钱,但对方没要。玩游戏过程中也要考虑道德边界,本来是哈哈一笑的东西,不要变成“绑架”。
互联网评论人魏家东认为,从话题策划、朋友圈引爆,大家热情参与,到微博、百度知道、贴吧等寻找答案,确实是一次不错的“病毒营销”。首先参与门槛很低,在朋友圈引爆的非技术型游戏,这类型病毒都跟秀照片有关。朋友之间的玩笑、整蛊,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恰到好处。第二,从目前看,悬念足够了,已经火爆了好几天,而且歌手的微博话题也早早建立,看来也是有备而来。第三,火爆的氛围是要制造的,水军、大V参与后,就会形成自来水效应。有些话题突然间火爆,不是没有可循之路,做好准备,营造氛围,制造悬念,答疑解惑,激发参与,热度便会不断增长。
“知著网”这样解释:引发情绪共鸣,网络大咖又添了把火
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官方微信“知著网”是这样解释的。
引发情绪共鸣
“主要看气质”传播范围这么广是因为引发了网友的情绪共鸣。一种传播关系的达成,本质上是一次情感关系的实现,营造出一种强程度的情绪共鸣。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中,“情感”成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因子。社交媒体分析工具BuzzSumo曾对10万篇“爆款文章”进行分析,调查它们究竟引发了人们的何种情绪。结果显示,在这些被广为传播的文章中,排在引发情绪第一位的是吃惊,紧随其后的是搞笑,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开心和愉悦。
因此,能唤起人们积极情绪和正能量的内容,往往更容易让用户乐于分享,获得病毒式传播效果。
传播过程中不断变异
《自私的基因》一书曾提出“米姆”的概念,后被借鉴到病毒式传播的研究中:“米姆”作为一种流行的、以衍生方式复制传播的互联网文化基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值得注意的是,在病毒信息复制扩散的过程中,“米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异。
例如这回的“主要看气质”,最初是对歌手王心凌新专辑配图的调侃;随后这句话被网友复制、模仿过来,并加入了“不发自拍就发红包”这一元素,引起大规模转发;然后经过再次“反转”、“解构”、“恶搞”等种种变异,最终形成N级病毒式传播之势。新媒体中内容的碎片化,使得同一主题下的病毒信息内容借助频繁更新和反复叙事,影响力不断壮大。
大咖们加入推波助澜
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受众不断参与,自主创造内容的过程。网友的参与感与创造性,在病毒式传播的过程中迸发。
病毒式传播看似泛娱乐化时代中,大众的非理性狂欢。但如果我们对现象进行深究就不难发现,每一次病毒式传播,其实也都在满足受众的某一项关键诉求。比如这次“主要看气质”,有网友就直言不讳:就是找个合理的理由发自拍呗!满足“展示自我形象”和“愉悦/娱乐”的诉求。
此外,每一次病毒式传播的参与者,起关键的节点性作用的,就是社交网络上的各种大咖。比如这次,段子手@留几手、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聚美优品创始人兼CEO@陈欧等微博大V都加入了刷屏活动,这无疑是对病毒式传播又添了把火。
源头是哪不重要 重要的是别变味
印象中“网络挑战”开始盛行,源于去年8月份那场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自此之后,“曝手机最后一张照片”、“圣诞点名”、“微笑挑战”等一系列网络挑战前赴后继,不断涌现。
说实话,每次网络挑战最初的源头,我们并不是特别明确,但并不妨碍网友们玩得很嗨。就比如“微笑挑战”,让微信朋友圈一时间被微笑刷屏,快乐、温情的正能量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当然,“网络挑战”也不全是积极正面的。去年底,那场在全国多地流传的“网络斗酒”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你一口气喝5斤白酒,我能喝6斤、7斤!一连串斗酒的视频发布到网络之后,引起了更多人的效仿和比拼,加之部分网友推波助澜,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传播效果。
所以说,“网络挑战”本身并不可怕,源头在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众多网友参与之后,整个传播的进程能朝着一个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就拿这次刷屏朋友圈的“主要看气质”来说,网友大可以一笑而过,也可以全情投入,怎么玩都没关系,但千万别搭上什么“恶意营销”、“金钱交易”。游戏就是游戏,玩不玩全靠自愿,如果非得要和红包扯上关系,总让人感觉有些变味,也破坏了游戏的积极意义。
我们身处一个微传播盛行的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形形色色的“网络挑战”肯定还会层出不穷,我们希望尽可能让这些“网络挑战”积极些,纯粹些,这需要广大网友共同来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