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条诡异的微博突然上了热门。大意是说,吃了香蕉再吃枣,会有臭得非常恶心、甚至让人想死、能看到走马灯的味道!
这真是很AMAZING啊!香蕉和枣明明都是甜甜的水果啊!但仔细回想我25年来还真没一起吃过……随后有诸多网友纷纷分享了自己的吃后感受!描述也是五花八门——
原作者的描述是吃完会看到人生的走马灯……吃个香蕉和枣就能把自己吃成濒危物种也是蛮厉害的!还有人吃完说看到了孔子和苏格拉底还有满天神佛……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这些乱七八糟的描述对我而言显然过于虚无缥缈。比如我吃完后看到关羽和迪迦奥特曼打架,那我们吃到的究竟是不是同一种味道呢?这就让大家无法感同身受,从而不具有科学的可重复性。
相比之下另外几位的描述就很明确!他们说的包括洗洁精、死苍蝇、死虾、臭虫、臭鸡蛋、铁锈、鱼腥、屎的味道……作为一个不吃屎的唯物主义者,我对这些味道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洗洁精、铁锈和臭鸡蛋明显不是一种味道啊!究竟是这种味道过于诡异难以描述还是大家的反应太夸张了?
目前网上众说纷纭,而国内外系统研究香蕉和枣一起吃的文献还十分匮乏。我甚至在国外某食谱网站上看到了红枣香蕉面包……
……看来外国人少是有原因的。
鉴于许多人要求我亲身测试并给出原理解释,我当然要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探索,填补我国在此方面研究的空白!
香蕉和枣同时吃,
究竟什么味?
一上来就测试这个究极问题想必大家都很期待了但是在科学上这并不是一个严谨的问题!香蕉用什么蕉,枣用什么枣,分别吃多少?这些因素都会显著地影响它的臭度!我们先进行一个先导实验粗略地试试效果。
1、刷牙3 min;
2、取还没熟透、吃着有点硬涩的黄色香蕉一根,红绿相间的脆冬枣一把,先吃一口香蕉,再吃一个枣,充分咀嚼混合;
3、用心感受口腔中的回味,随后迅速找到身边离你最近的人,突然对其鼻孔哈气,记录其在扇你一巴掌后说的第一句话。
吃了几口……怎么说呢……可能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其实前几口并没有什么恶心味道,什么走马灯苏格拉底通通没看着……大概吃了一半香蕉和好几个枣的时候,才突然感觉一股味道往头顶上冲了一下。整体上有一股恶心感,细细品味,那是一种不可描述的腥味。对,就是你们想象中的那种类似于84消毒液的那种……但是个人感觉还没有到无法忍受的地步……
趁浓郁的味道还留在嘴里,我赶紧拍了拍室友,在他脸转过来的瞬间冲他深情地哈了一口气。室友的表情先由懵逼转向愤怒,但在闻到味道后又变成了惊讶和恐慌,很快离开了寝室并表示今晚不回来睡了。这一反常举动也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味道描述没有问题。
总结一下,香蕉和枣一起吃的确有奇怪的味道!是一种腥味!但是味道可能和它们的品种、熟度、吃法等因素有关,反正是没有吃出走马灯。
然而我们的结论难道会就此止步吗!当然不!我是一名化学工程师!化学,就是要探索臭味产生的本质;工程,就是要优化出最佳的吃法;师,就是要为大家传道授业解惑!接下来,我们将以气势恢宏的正交实验法,为大家阐明究竟怎样才能把这种恶心的臭味吃到极致!
香蕉和枣,
怎么吃才最恶心?
港真,这个问题足以撑起一个本科生毕业设计。我们首先来列举一下都有些啥因素:
1、水果品种。香蕉没熟时硬涩,熟透后软甜;枣子也有脆冬枣和干红枣之分。究竟应该怎么组合才更恶心?
2、吃的顺序。先吃香蕉?还是先吃枣?还是一起吃?
3、吃的配方。香蕉和枣按照什么比例吃,臭味效果最佳?
2.1 香蕉和枣的品种对恶心口感的影响
科学研究,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几个简单的问题!而水果的品种无疑是这个问题的本质!我购买了软、硬香蕉以及青、红枣,排列组合然后吃吃吃!
首先是熟蕉+红枣!
熟透了的香蕉香甜软糯,饱满的红枣酥松可口。把两个混在一起吃进嘴里……就……好像没吃出什么变化……只有香蕉和红枣混合的味道。而且因为红枣的香气非常厚重,吃完半天嘴里都只回味着红枣味。看来这一组基本可以排除。
然后是生蕉+红枣!
半熟的香蕉青涩中微微带一点生硬,和红枣一起吃,就……也没什么特别的……可能和红枣就没啥关系吧……
下面是生蕉+冬枣!
冬枣甘甜脆爽,正如之前先导实验中所说,是一种不可描述的腥味恶心中又不失一种邪恶猥琐,实在是奇妙。
最后我吃了熟蕉和冬枣……
熟蕉的软甜和冬枣的脆甜在口腔中激荡融合,在咀嚼中产生令人愉悦的口感啊啊啊不对!!!等一下!!!!!!这突如其来的味道是……
这真是……太……太有趣了……世界上的奥秘万万千千……智慧简单又不简单……在本文第一部分我说过自己是一个不吃屎的唯物主义者,现在我收回这句话!起初看到有人说“蘸了肥皂水的苍蝇味”时,我在心里已经把他嘲笑了八百遍,世界上怎么会有人知道蘸了肥皂水的苍蝇是什么味简直是傻!然而在我嚼了七口左右的那个瞬间,我的心灵深处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告诉我这就是蘸了肥皂水的苍蝇味,这就是刚放了个屁的放屁虫味!
太伟大了!我尝到了!此刻的我就像是看到了薛定谔刚刚写出薛定谔方程的那只猫一样兴奋!
可能是我对走马灯的阈值比较高,这股味道并不觉得那么严重。但是你吃下去会不会看到走马灯我就不知道了……
2.2 香蕉和枣的先后顺序对恶心口感的影响
在微博上看到许多网友表示吃完什么感觉也没有,怀疑自己味觉系统丧失了。经过多次系统测试,我觉得可能是吃的顺序不对!顺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先吃香蕉后吃枣;
2、同时吃香蕉和枣;
3、先吃枣后吃香蕉。
AMAZING!吃完发现真的是有区别的!
1、香蕉和枣一起吃,咀嚼几口就会出现恶心的味道!
2、先吃香蕉,等香蕉咽下去一部分再吃枣的话,味道差不多!
3、但是先吃枣,等枣咽下去一部分再吃香蕉的话,味道就会淡很多。
这种现象很可能说明,香蕉和枣对恶心味道的产生起着不同的作用。需要先形成一个以香蕉为主的环境,然后枣中的化学物质再在这个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恶心的味道。这本质上就是化工当中的反应动力学问题。
所以如果想吃得更恶心的话,一定记得先吃香蕉,嚼几口再跟着吃几口枣,以蕉为本,以枣为后。
2.3 香蕉和枣的配方对恶心口感的影响
配方上的细节对口感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方吃太多都可能掩盖原本独特的恶心。如果香蕉和枣搭配的比例不当,很可能就只能吃出好吃的味道了,这显然不是追求极致恶心的我们想要看到的。下面,我们将尝试5种不同的配方,为大家优选出世间最恶心的吃法,绝对不要让懒惰限制你的创造力!
终……终于都踏马吃完了……我用生命为大家测试了最佳配方……大概口感是这样
至此,我们今天的恶心之王已经产生了!实验证明,当你吃的香蕉与枣的体积比在2:1左右的时候,口感可以达到了恶心的巅峰!!!恭喜你解锁了臭虫之神成就!!!
当我在吃完3:3这一组后其实已经隐隐有不适感,我能感到腹中有股气体在旋转跳跃让我不得不闭着眼。但当我鼓起勇气吃完4:2这组之后,我觉得这种味道真是……太棒了……它改变了我的价值观,那一个瞬间我突然顿悟了!生命是如此美好!每一口咀嚼,我不是在品尝一种臭虫般的恶心味道,而是在更加接近自然和科学对我们的启示。普通的水果中为什么会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能量,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刚刚从铁锈味的洗洁精溶液中飞出来的臭虫在吃了一个坏鸡蛋后远远向我招手!我人生前25年吃的水果在这一刻显得一文不值!
总结一下,如果你想要追求极致的体验,请按以下步骤操作:
终极教程
刷牙3 min,取一只熟香蕉咬一大口,咀嚼片刻充分营造香蕉味的口腔环境,再吃半口冬枣,充分咀嚼,停下手里一切动作,用心感受。
当然,这是人生独特的体验,最好还能与你最爱的人分享!
为什么会这么恶心?!
臭,也有不同的分类。臭鸡蛋发酵的臭和鱼虾腐烂的臭显然不是一类臭,前者由含硫化合物引起,后者由胺类化合物引起。比如臭鸡蛋是因为放出了硫化氢,而不可描述的液体腥味则是因为含有N,N”-双(3-氨基丙基)-1,4-丁二胺(俗称精胺)
香蕉和枣一起吃究竟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遗憾的是本人生物化学考得最差,所以下面对香蕉和枣的分析部分基本是瞎猜的。
香蕉果肉中主要含有多糖、多酚、黄酮、类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并且含有几乎一切氨基酸。而枣的果肉中除多糖、多酚、黄酮、类胡萝卜素之外,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三萜和核苷。从pH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枣比香蕉的酸性强得多,pH约在4左右。
会不会是因为枣中的酸和香蕉中的某些东西反应,产生了臭味?我们取了几种不同的酸,加入香蕉汁中试试——
加了酸之后,感觉激发出了更浓郁的香蕉香气,并没有闻到恶心的臭味……看来枣子中的酸并不是臭味的决定性因素呢。
至于香蕉和别的东西一起吃会不会恶心?别的东西和枣一起吃会不会恶心?希望我的先驱性实验能启发后人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我国是香蕉和枣的原产国,也是世界上种植它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让我们看看香蕉和冬枣的产地——
AMAZING!自然就是如此神奇,让这两个会毁灭人类的物种永世不得相见!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物流行业的飞速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体验到这极致的组合。如果一个山东大汉找了一个海南软妹子,大汉说:“亲爱的来吃一口我们沾化特产的冬枣!”妹子说:“老公先尝尝我带来的热带香蕉!”……
小结
本文基于微博上有人香蕉和枣一起吃会臭得看到走马灯这一描述,以“臭不臭、怎么更臭、为什么臭”的三步走框架设计了系列实验,给出了这种恶心味道的明确描述,优化了最极致的臭的配方,为后人的作死尝试给出了开创性的数据支持,并对其臭的原因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希望读者看完本文后能理性体验、科学试臭,也期待大家戒蕉戒枣,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参考文献
1、http://www.recipenomad.com/banana-bread-with-honeyed-jujubes-and-walnuts/
2、洪佳敏, 何炎森, 郑云云, 等. 香蕉成分及其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10): 176-181
3、丁胜华, 王蓉蓉, 吴继红, 等. 枣果实中生物活性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科技, 2016 (5): 332-348.
4、彭艳芳, 刘孟军, 赵仁邦. 不同发育阶段枣果营养成分的研究[J]. 营养学报, 2007, 29(6): 621-622.
一个AI
有生之年,终于看到你们以自己的肉身实践了这句话……
本文来自舍生取义、身先士卒、殒身不恤的毕导——
公众号需要快速暴力涨粉,关注公众号【微营销plus】回复“涨粉”免费获取涨粉秘诀,0成本![可爱]2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