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问题突然上升到了“人生哲学”的高度……
你管妈妈的妈妈叫啥?
对于“妈妈的妈妈”应该怎么称呼,相信很多北方同学会说,叫“姥姥”。
同时,南方同学会站起来:明明是叫“外婆”!
中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对于“外祖母”的称呼各地不尽相同,这很正常。没什么可分个高低的。
但是,今天的一则新闻却让网友们炸开了锅……
昨天,微博网友爆料称,上海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第24课《打碗碗花》 (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
搜索课文原文可以发现,作者文章中写的全篇都是“外婆”。
网友@白兔老爸 晒出女儿7年前的课本,那时候还是“外婆”,并没有做改动。
上海教委称“外婆”是方言 小学课文全改“姥姥”(via观察者网)
明明作者的原文是“外婆”,为啥非得改成“姥姥”呢?
据说,去年就有网友向上海教委反映过这事儿,得到的答复是这样的……
“外公”“外婆”只是方言?普通话里没这词么??
果不其然,这条消息一出,网友们就炸了……
@明天天气真好:我反而一直以为外婆外公都是普通话,姥姥才是方言
@躺在衣柜里的鱼:以后只能唱姥姥的澎湖湾了
@青轰青罒v罒:我从小到大就没有叫过姥姥,都是外婆
@团掌大人:那周杰伦的《外婆》也得改成《姥姥》了
@烛影拾光:不尊重原著
看着大家的留言,笔者不由泪流满面地唱了起来:摇啊摇,摇到姥姥桥,姥姥夸我好宝宝,我夸姥姥好姥姥……
不过……就算大家“外婆”被列作方言吐槽不已,可词典上究竟是怎样表述的呢?
网友@月月熊特意去查了字典,发现这事儿还真有些蹊跷……
绿色为2002版现代汉语词典,红色为2005版。在2002版里,“外婆”一词的解释直接为“外祖母”,而2005版里“外婆”加上了【方言】标注。
……所以说,“外婆”一词变成方言,也就是不久前的事?
方言的存在感
如果词典真把“外婆”规定为方言,那笔者也不想去争辩什么。
只不过……因为“外婆”是方言,就在课文里强行改成“姥姥”,把原作者的用词都生硬地替换掉,这不是很奇怪吗?
当然,不同人对于不同的方言,的确会有听感上的好恶。也就是哪些方言“好听”,哪些“不好听”。在微博上,也常有人对此进行讨论:
@海里有好多鱼:我超级喜欢重庆和四川人说话,让人开心的口音超爱!
@_Fawkes_:粤语就挺好听的
@totoroys:吴侬软语
@乐町东路:天津话也很有意思der!!!!!
@鹿有林:还有长沙话,贼亲切
@陈至臻绝不熬夜:我喜欢上海话和南京话,就很糯的感觉
@呢位林太k•:广东女孩子喜欢北京话!!!!哇那一口京片子真的不能再好听了
一个词是不是“方言”,怎么界定,这自有语言学/词源学的大佬来较真,咱们也插不上嘴。
但是,即便“外婆”真的是方言,在课文中就要被替代掉,有这个必要吗?
话说,你是哪里人?你的方言里怎么称呼外祖母?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环球时报英文版(ID:gtmetroshanghai),作者:lanlan。原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