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短视频软件有这样一种热门广告——说得跟捐款一样的借钱。
今天文章的主题就是:别再让年轻人借钱了。
刷二十分钟短视频,弹出来四个借钱广告。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各有风貌,各有妙处,各有让人心惊胆战的地方。
第一个,这位戴眼镜的姑娘说,你还在透支信用卡吗?别费劲啦,问我借钱吧!
困惑点在于:这两句话的前后逻辑是存在严重问题的。
“你还在透支信用卡吗”?——下半句难道不应该是“赶紧挣钱还信用卡”吗?为什么不是还钱,而是继续借钱???
你连还个信用卡都困难,难道借贷款平台的钱就还得起了?
第二个,整个语态跟吵架似的。一个人问,谁跟我说借款有免息的!谁跟我说借20万能分期的!然后两个冷漠脸说,我。然后继续冷漠地把产品说明说一遍:
你们仨这样对话,看上去就像骗贷的啊!借了钱剪了卡换个名字隐居山村对吧?
好歹故事编得现实一点,例如先说“别着急,我先借你”,然后“哎呀实在凑不出那么多,推荐你一个平台吧”,最后“贷款有利息,尽量提前还”——难道正常人类不该这么做吗??
第三个,更厉害了。说自己“到账快,一分钟放款”。
银行为什么放款慢?因为人家要审核啊。总得确保你还得起,才会借给你啊。你秒放,行,那你审核标准是什么?我儿子用我的身份证偷偷贷款,你是不是也放?
第四个,更神奇了。说一对情侣闹分手,原因是男的没有借!钱!
兄弟,听我一句劝,这个女朋友啊,咱不要了。
什么最长免息,最低利息,能满足这个“最”的用户,根本不需要借钱,不信你自己试试。
2
上面这些广告,无一例外,面向的都是年轻人。来啊,借钱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你看多了,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哪有不借钱过日子的年轻人”。
这里只好提醒一下各位年轻人:借钱是没有办法,而不是生活常态。我们要结婚住新房,价格太贵没办法,欠个房贷;要买车,一下子匀不出那么多现金,欠个车贷;要发员工工资了,客户钱还没进账,没办法,去贷款中心先调个头寸……
这叫没办法。如果说过日子都靠借钱,三五万、三五千不间断地借,这是错的!再退一步说,信用卡和花呗难道还不够吗?
可能有人要提两个故事了:
第一个故事叫做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说中国老太太一辈子省吃俭用,总算到临终前买得起房子了,结果去世了;美国老太太年轻时贷款,住进了大房子,结果到死的时候房贷刚好还清。所以,早贷款早享受啊!
各位,要带着脑子看故事。首先人家是房贷,是大件儿;其次,这个故事剥离了所有的社会保障和意外情况。
不考虑收入稳定性和意外储备的贷款就是在刀尖上跳舞。太太平平走到终点的确实有,但没扛住被强制执行结果连火车都不能坐运气不好还要牢里坐的也不少。
朋友们,贷款是一种人生选择,不贷也不丢人。
第二个故事是闯入上层社会走向人生巅峰的年轻人。说一个年轻人,平时打扮寒酸没人理他。结果他一狠心,贷款添置了各种名牌,终于能进入名流荟萃的场合,最终得到了很多合作机会,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有钱人。所以,要敢于通过贷款,让自己进入到更高的圈层。
胡扯。我穿件警察的衣服,我就是警察了?你换身衣服,就能进上流圈层了??你们是不是对上流圈层有什么误解??你换个马甲就换个人了???
能够让自己向上走一个台阶的,是自己的本领、学识、能力,从来不是自己的衣服。你穿得人模狗样进了一个所谓的高级圈层,三两句话一聊就能暴露你的底细。没暴露的,不是你掩盖的好,而是这个圈层里都是你这样想蹭高级感的人,这帮人除了以貌取人,实在没什么别的本事。
3
财富这个领域,更需要年轻人记住两件事:一件事叫做积蓄,另一件事叫做量力而行。
积蓄当然很重要。存钱不丢人,它是让自己在遇到意外时还能保有尊严的必需品。我们人生中的绝大多数消费,都应该使用自己的积蓄,而不是借款。
消费的尺度是多大?归根结底一句话:赚多大钱,办多大事。想买高档的东西,就让自己更有本事,赚更多的钱,而不是通过借钱去满足自己的虚荣。
别再让年轻人借钱了。他们得先努力挣钱,让自己有积蓄,有保障。
借款又不是捐款,是要用更多的钱还的呀。
一个背景声:
“现在这些广告,拍得跟送钱一样。”
借钱都是要还的呀!
来源:灰鸽叔叔(ID:unclehu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