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分享了一个“小目标”,燃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

近日在腾讯科学WE大会上

分享了一个“小目标”:
希望通过10到15年的研究
研发具备基本功能的
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
再次点燃了公众对于
神秘的量子科学的探究热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分享了一个“小目标”,燃了!


潘建伟是谁?
“墨子号”首席科学家
被称为中国“量子之父
1970年出生的他
41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42岁获得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最高奖项
“国际量子通信奖”
参与的研究成果同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
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
“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潘建伟的“量子世界”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分享了一个“小目标”,燃了!

“我的梦想是在中国

建世界一流的量子光学实验室”

潘建伟和量子力学的“纠缠”

始于20多年前的一次质疑

1992年,中国科大本科生潘建伟
在毕业论文中对量子力学理论提出质疑
“试图找例证否认这个理论”
可有趣的是,在挑战中
潘建伟却迷上了量子世界
并将其作为一生的研究方向
当时,中国的量子物理研究
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深入学习量子力学
1996年,潘建伟来到
因斯布鲁克大学攻读博士
仅仅一年之后
以他为第二作者的论文
“实验量子隐形传态”
就被《科学》杂志评为
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分享了一个“小目标”,燃了!

然而,成为国际一流学者
并不是潘建伟梦想的全部

 第一次见到导师赛林格时
赛林格问他:
“潘,你的梦想是什么?”
潘建伟回答:
“我的梦想是在中国
建一个和这里一样的
世界一流的量子光学实验室”
 

“我一定要回去

为国家做点事情”

留学期间
一部讲述“两弹一星”的片子
深深触动了潘建伟

“当时一位老先生叫郭永怀
他因为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了
但是后来别人发现
他和他的勤务员紧紧抱在一起
尸体都烧焦了
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他为了保护在基地带回来的数据
我当时看到真的是泪流满面
我说一定要回去为国家做点事情
于是,在2001年
潘建伟决定回到祖国
组建量子信息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分享了一个“小目标”,燃了!

但当时国内该领域的

科研基础还十分薄弱

他只能国内国外两头跑

向国际先进研究机构学习

2008年

潘建伟把在海德堡大学的实验室

整体搬回中国科大

并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术骨干

引进到中国工作

“搬家的清单足足列了120页

大到激光器

小到12毫米的镜片

全部搬回来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分享了一个“小目标”,燃了!

当时一家德国媒体采访潘建伟

问他为什么回去?

“我的回答是我们热爱科学

但我们更爱祖国”

“中国人在国内

也可以做很好的‘科学’”

在中国,潘建伟的团队

取得了一系列让人惊艳的研究成果

数次创造世界第一

而他们又有了一个更大胆的目标:

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我们当时说要做卫星项目的时候

跟国际上一个非常有名的专家讲

他说这个事情第一个做不成

第二万一有一线希望能做成的话

他已经死了”

“前无古人”难道就等于做不成?

潘建伟和他的团队不信这个邪

经过不懈努力

2016年

我国成功将世界首颗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回忆起往事

潘建伟笑着说:

“那位专家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2020年

“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

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

为量子通信走向现实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分享了一个“小目标”,燃了!

在西藏阿里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合成照片)

今天,在这个领域

已经没有人能小瞧中国人

《自然》杂志这样评价潘建伟团队:

“在量子通信领域

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

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

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

潘建伟自豪地说:

“如果说当年杨振宁先生和

李政道先生证明

中国人在国外可以做很好的‘科学’

那么我们现在证明了

中国人在国内也可以做很好的‘科学’”


“你不仅爱量子科学,

更爱你的国家”

很多年以后
潘建伟在维也纳的导师
对潘建伟说
自己终于理解了
当时弟子毅然回国的决定:
“我现在真正理解了
你要回国的原因
你不仅爱量子科学
更爱你的国家”
20多年来
潘建伟的初心始终未曾改变
在腾讯科学WE大会上
他提到
希望经过十到十五年的努力
完整地发展天地一体广域量子的
通讯网络技术体系
在这个基础上
在国防、政务、金融、能源等领域应用
为最后形成下一代
国家信息安全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分享了一个“小目标”,燃了!

腾讯科学WE大会是

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学大会

2013年至今已举办8年

全球顶尖科学家在大会上

分享最值得关注的

科学突破和前沿思想

将科技创新转化为

有利于社会的积极力量

促使“科技向善”

在腾讯科学WE大会

分享“小目标”的潘建伟

正是无数中国科学家的缩影

他们或仰望星空,或埋头苦干

或遨游太空,或扎根沙海

也许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但他们所投身的事业

正改变着亿万中国人的生活

他们是最大的“明星”

向中国科学家致敬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ID:rmrbwx)综合新华社、科技日报、央视综艺朗读者、钱江晚报、光明日报、全国青联、安徽日报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