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
李恩孝,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吴胤瑛,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女儿刚刚大学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医生,求您救救他吧!”
这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李恩孝教授和吴胤瑛教授接诊的一位食管癌患者,男性55岁。患者家属带着他辗转了当地的多家医院,谁知两次手术后,局部又复发了,后期还出现了腹腔淋巴结的转移和术后梗阻。家属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当时这名患者是被抬进医院的,营养状况非常差,基本处在卧床状态。”吴胤瑛教授说,“因为肿块压迫,他没办法进食,有不全梗阻、腹水、肾积水的表现。”患者甚至已经写好了遗书,交代了后事。但由于他正值壮年,还是家里人的全部依靠,家人对治疗的期望非常高,期盼医生能把他们从绝望中拉出来。
半数食管癌患者在中国,
这些坏习惯你有吗?
在我国,有众多这样的食管癌患者。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一项统计研究表明,全球有一半的食管癌病例发生在中国①。另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食管癌新发病例24.6万,死亡18.8万,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六和第四位②。
国内食管癌高发地区在东南沿海、中原以及西北地区,河南、河北、陕西、江苏,广东的潮汕和客家地区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
“这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李恩孝教授表示,国人爱吃腌制品、吃烫的饮食、爱吃辣、有饮酒习惯等,这些都是诱发食管癌的高发因素。“人们常说‘趁热吃’,其实吃过烫食物对食管伤害巨大。食管内膜是一层丝绸般的薄膜,过烫的食物经过食管,会让食管反复被烧灼、刺激,导致食管增生,容易诱发为食管癌。”
食管癌早治早诊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如果能够早期发现食管癌,治愈率较高。“但我国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大约50%以上已进入中晚期,预后相对较差。”李恩孝教授表示,“食管癌早期症状主要是饮食时出现胸骨后不适、轻度烧灼感;到中晚期,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梗阻。”
对于有食管癌家族史、40岁以上,来自食管癌高发区域,患有食管癌癌前病变,以及出现吞咽不适或烧灼感等上消化道等症状者,均属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筛查,如食管造影、胃镜(内镜)或CT。如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患上胃食管结合部癌以及胃癌的风险更高,提倡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同时定期进行胃镜筛查。
据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食管癌高危人群每两年1次普通内镜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③
食管癌千万别当成这些疾病来治!
有不少人将食管癌早期的烧灼症状误以为是胃食管反流、咽喉炎等情况,只是口服胃肠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往往掩盖了症状,耽误了食管癌的早诊时机。
1.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通常在每次进餐后身体稍微前屈或在夜间卧床睡觉时出现,一般会伴随有胸骨后烧灼感或者疼痛感。行胃镜检查可以跟食管癌进行鉴别。
2. 咽喉炎
食管癌与咽炎可能会有咽喉部的异物感,但慢性咽炎的咽喉异物感在安静时明显,在进食时减轻或消失,进食后又出现,且进食时没有哽咽感;而食管癌则是在吞咽时有异物感并且常伴胸骨后疼痛、烧灼感等。
3. 贲门失弛缓症
该病症状和食管癌差不多,诊断主要依靠症状、食管钡餐、胃镜和食管测压。如果有吞咽困难的症状,又至少有以上两种检查佐证,就要高度怀疑这个病。
传统疗法效果差,免疫治疗成为新选择
“我国早期食管癌患者大概在20%-30%,手术是主要治疗办法;对于局部晚期患者,会采取综合治疗,放疗、化疗、手术相结合。”李恩孝教授表示,因为食管位置和功能的特殊性,手术后往往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食管癌要根治,手术切除范围必须在病灶边缘3到5厘米,势必使食管的长度变短,往往会把胃上提到胸腔,也就造成胸腔胃。这样一是影响患者的进食量,二是手术造成食管气管瘘等并发症的风险。所以提倡早期发现,对于肿瘤病灶浸润到黏膜下、病灶大小2厘米以内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可以通过内镜下的黏膜或内膜切除,保留患者正常食管生理结构,术后能有正常的饮食和营养状况,也达到了根治的效果。”李恩孝教授说。
“患者术后的营养摄入非常重要。”吴胤瑛教授表示,“在体力状况差、消瘦、营养状况差的病人中,复发转移的几率会比普通患者要高。”
如何打破传统治疗手段的局限,成为科学家们探索的重点研究方向。其中,免疫治疗等新疗法备受关注,多项研究结果陆续出炉。KEYNOTE-181 III期临床研究评估了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单药化疗,二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或食管胃交界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明化疗加免疫治疗,要优于单纯的化疗。研究显示,尤其是在PD-L1阳性的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化疗组。化疗组平均生存时间5.3个月,帕博利珠单抗组长达12个月;在鳞癌患者中,总生存期和客观缓解率都有明显改善;研究也反映出,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带给中国人群的总生存期获益更显著。也正是基于该研究,2020年6月,中国正式获批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治疗转移性晚期食管癌的二线治疗。
另外KEYNOTE-590 III期研究表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癌,整体客观缓解率达到45%,有望实现患者的长期受益。
“我们上面提到的55岁男性患者,检测结果显示他属于免疫疗法的获益人群,应用了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经过两个周期治疗后,病灶就缩小了一半,症状明显缓解,也能吃下饭了,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吴胤瑛教授说,“最后经过治疗,患者病灶从十几厘米缩小到了2厘米左右,症状消失,回归正常的生活、工作。停药后,患者肿瘤并没有进展,状态非常好。患者不仅给我们科室送来了感谢信,工作之余还会回我们科室看看,给其他患者分享他的治疗经验,鼓励病友们坚持治疗,勇敢面对疾病。”
2021年3月23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或不适合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食管癌或胃食管交界部癌。这是首个获得FDA批准用于一线治疗食管癌全人群的抗PD-1免疫组合疗法。据悉,目前该一线疗法也已向中国国药监局递交上市申请。
总的来说,对于食管癌患者,要提高生存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李恩孝教授表示,对局部晚期的食管癌,未来的趋势肯定是全身治疗加局部治疗。而免疫治疗在全身治疗中有非常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