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小点:苏州梅花糕


入冬,开始想念江南,若瘦西湖落雪,一壶茶,一粒小小梅花糕,可否邀约?!

那年,也是冬日,曾经捧着一盏小小梅花糕,温热,香甜,感觉好似捧着整个儿的江南。

江南的点心精巧细致,是北方难以企及的,尤其是苏州地区,更是精巧到极致,哪怕是不起眼的路边小店的梅花糕,若细细说起,也如门外蜿蜒流淌的河水,在历史的册页中悄然凝结成是一段韵味十足的诗文。


有一种江南小吃,模样可爱,某年,乾隆帝临幸江南,金口一开,这小吃从此有了名字:梅花糕!

路边小小的店,雕花的门楣上,挂一盏红灯笼,暖暖的光晕笼罩着门外的矮几。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正麻利的在刚刚成形的梅花糕上撒金桔干,青红瓜丝,松子仁儿,一阵阵甜蜜的香味袭来,让排队的人儿垂涎欲滴。

原来梅花糕不是用梅花做成的呀!我在一旁仔仔细细的看着矮几上一排一排的原料,没有找到我臆想中的梅花朵儿,不由得小小的惊叹了一声。


苏州的朋友笑了,说梅花糕并不是用梅花做成糕点,而是形似梅花,色泽艳丽,味道香甜。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做梅花糕的平底锅上是五个圆形模具,成梅花状。在人们的印象中梅花是高洁的,圆形的花瓣儿却又是圆满的象征,所以梅花又被称为五福花。

由于一行人比较多,所以就一边欣赏着河边的景色,一边等着,倒也不怎么着急。卖梅花糕的大爷笑呵呵的先递给我一只,说,远道的都是客,姑娘优先吃一只梅花糕,生活圆圆满满哦。


呀,还有这待遇呢。我喜滋滋的接过来,轻轻咬一小口,上面的元子“很糯”,葡萄干“很香”,里面的豆沙“很细”,熔化后白砂糖的焦香,再加上五颜六色的点缀,瞬间感觉到了幸福的滋味,愉悦着口中所有待放的味蕾。

刚出炉的梅花糕,呈金黄色,形如梅花,松软可口,入口即化,但是上面的金桔干、松子仁儿和青红瓜丝瓜葡萄干儿却有嚼头,或者酥脆,或者筋道,这一口下去真是百种香甜,万种滋味。做梅花糕的老爷子翘着白胡子笑呵呵的看着我们说,慢慢吃,慢慢吃,这梅花糕可不能吃的太急了,得细细的品尝,当年啊,乾隆爷就吃过我祖上的梅花糕呢。


每一道美食的背后都会有一段故事,据说梅花糕源于明朝,到清朝时就已经成为江南地区最著名的汉族特色糕类小吃。乾隆皇帝爱江南,所以多次临幸这江南的明山秀水,在史书中已经多有记载。相传那年乾隆皇帝再次来江南时,遇见一路边小店,出售刚做出的点心,只见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故买来品尝,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胜过宫廷御厨的御点百倍,赐予身旁嫔妃品尝,也都拍手称快。龙颜大悦的乾隆爷询问得知美味尚未有名字,因其形如梅花,便欣然赐名梅花糕,流传至今。

做梅花糕的小店一般也会做海棠糕,其实梅花糕和海棠糕的做法类似是类似的,只是配料和形态上稍微有一点点差异,选用上等面粉、酵粉和水拌成浆状,注入烤热的梅花模具,放入豆沙、鲜肉、菜猪油、玫瑰等各种馅心,再注上面浆,撒上白糖、红绿瓜丝,用灼热的铁板盖在糕模上烤熟即成。吃的时候要趁热吃,但也不能急,装在一小的纸杯子里,两手托着,慢慢的咬着吃,很是斯文秀气。一路走来,常会遇见跟我们一样的三三两两的手里托着梅花糕的人走在大街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梅花糕馅心儿种类日渐多样,在继承了传统制作方法的同时,创新出了更适合现代人口味的豆沙、果酱、果仁等十几种配制方法,又加入小元宵、青红果、松子仁等,使其味道更加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怀旧的老人们吃传统口味,年轻人可以吃时尚的的味道。

只是有一点点遗憾,这梅花糕是要趁热吃的,所以离了江南,也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作者:箫陌|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排版编辑✎ 沈袤延
•图片来源:小白funny。版权所有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微信(wechashi)




看完文章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
最下方可以留言

▼点这里,找茶找书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