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课程】年味,其实一直都在 ——《人间烟火味 最是春节时》跨学科成果展示之史地讲述中国年俗

 
 
 
 
 

人间烟火味

最是春节时


【行知·课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为了庆祝春节,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迎财神,包饺子……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春节的氛围异常浓烈。俗话说“年越俗,才越有味”。年味既包括物质生活的丰富,也包含文化精神的传承。

玉兔辞岁寒风尽,金龙迎春喜气来。利用龙年春节为契机,小行星们追溯中华传统节日的历史文本,遨游魅力无穷的地理海洋,立足不同的视角玩转年俗,依靠数字化解析年俗,进而回答当代人过年的现实答卷,即 “年味是否变得越来越淡”。

Happy New Year







以“食”之名 会友传情




【食材名片】

年夜饭的餐桌上琳琅满目。追溯这些食材来源,我们可以发现有些是中国本土的,有些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的。小行星们通过广泛搜集史料、归纳总结,采用手绘报、植物日记、杂志、文章等多种形式,挖掘出中国多元交汇的食物文化。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吧!


【地域差异】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每个地区都有着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就地取材,通常能够突出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及社会生活风貌。那么中国南北方年夜饭有何差异,又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呢?让我们一起以“食”之名,会友话情。




【笔韵家宴】

利用数字平台,将年夜饭象征着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精神追求落于笔尖。








以“变”之名 文化符号




从古至今,过年的方式日益多样化。时代变迁、地域差异带来的年俗变化,见证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春节已不再是中国人的节日,而是世界欢乐之绮宴,如今,更是中国人的一个文化符号。

【空间之变】

小行星们分工合作,通过前期问卷调查,确立研究主题,将地理知识与所学的春节习俗完美融合,认识年俗在空间上的文化差异。


【时间之变】

年俗超越时空,既有厚重的历史传统积淀,浸透着千百年来民间习俗的传统文化力量,也承载着鲜活的社会变迁和时代体验。小行星们通过搜集材料、访谈调查、演讲等多种形式,认识年俗在时间上的文化差异。


作者:八(2)孙煜航、程浩哲等



作者:八(2)薛伊伊


作者:八(3)秦诗敏


【文化符号】   

随着时代进步,新年俗不断涌现,传统风俗的推陈出新,春节的外在形式还将变化下去,但年俗的精神文化内核不会随时间而更易。春节,在华人华侨心里,是家人团聚的节日。春节,对世界人民来说,则是一扇能触摸并学习到有温度的中国文化的友谊之窗。

作者:八(2)杜天瑞、涂语辰 

——AI制作视频








以“和”之名 书卡送福




新年送福,年年得福。小星星们自行设计贺卡,以自己家乡的地域文化特色符号为基础,献上节日的殷殷祝福。


总之,一年一度的春节是阖家团聚的日子,也是总结收获、迎接新春的时机。不论人们是在现实中回家跟亲人团聚,还是在虚拟空间里同家人畅谈,创新的只是团聚欢乐的形式,传承和坚守的依然是团圆祝福的初心。





撰稿:杨正艳、何毅

编辑:高乔

审核:周华全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小编推荐

评论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