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这一夜起,月移西去,春回大地。火树银花,香车宝马。灯火阑珊处,眉间心上人。天上月圆,地上人安。无论你在哪里,眼前或是天涯,这一天,愿你与最爱的人一起分享。在中国,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元宵节”。元宵节最早起源于汉代,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灯与河川,二月人间。今年的元宵,诗词君的祝福只增不减,愿你始终相信,那些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希望永远都在前方,万家灯火正辉煌。往往立春后万物只是开出枝芽,还未开花时,人们便制作各式五彩缤纷的花灯高悬街头。做灯的手艺人心灵手巧,在灯上画满各种繁花和飞禽走兽,再以染色纸缀以各路鲜艳色彩。传统中国年,为了庆祝这一天的到来,男女老少都会出门逛庙会、赏灯花、猜灯谜。“火树银花灯如昼,宝马雕车香满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我们用满街的灯火通明尽情狂欢,迎接新年的启程,也诚心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希望以后每一天,都如同这个夜晚一样光明幸福。
点击上方关注【诗词天地视频号】
元宵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虽然两种做法和口感有所不同,但皆取团圆美满之寓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猜灯谜又称灯谜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回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于上古时代,正月十五耍龙灯,载歌载舞的节日氛围,流传于很多地方。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踩高跷的人往往装扮戏曲折子,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而踩高跷的角色,因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非常具有观赏性。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习俗活动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元宵节闹花灯之风盛行,一直延传于后世至今。元宵节又称为“灯节”。到时官府和民间均悬挂各种形状、制作精美的彩灯,尤其是沿街民居和商铺所挂花灯更是争奇斗胜、流光溢彩,引来众多游人驻足观看。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或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分享一碗汤圆,汤圆是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汤圆是美好的寄托,幸福的挂念;汤圆是一种祈福,祈愿以后,路途顺遂圆满。分享一份感动,感动是,无论春夏秋冬,温热寒凉,你都在我身边;感动是,有些人,陪你走了一年又一年,不问缘由,只有相伴!分享一份友情,友情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你需要的时候,他总会出现;友情是,相知相惜,透过对方的眼,看到更加完整的自己;友情是,相互的付出,相互的鼓励,相互的陪伴!分享一份关爱,关爱是,父母半夜悄悄为你掖上的被角;关爱是,朋友突然为你送到的生日惊喜;关爱是,默默地为身边的人,送上祝福。分享更是一份祈愿。愿在外奔波的你有人挂念;愿与家人吃团圆饭的你心暖情浓;愿人间灾难至此尽,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在这花好月圆夜,愿您与最爱的人,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留住美好,留住爱!喜度元宵美好夜晚,愿你幸福快乐到永远!在元宵佳节,让我们怀揣希冀,摒弃过往的不堪,迎接未来的美好。点个【赞】和【在看】将美好的祝愿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刻加入诗词天地诗友圈,与百万诗友一同品诗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