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古的绝美元宵节诗词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正因为如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描绘元宵节的诗词。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分享几首关于元宵的诗词,都是传世经典佳作哦。


01 《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

去年的元宵节,花市的灯光亮得如同白天一样,意中人约我黄昏后相见,共诉衷肠。今年的元宵节,景象依旧如同去年那样,然而意中人却已经不在身边了。两相比较之下,令人感伤。


赏析: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02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夜晚的东风将元宵的灯火吹得如千树花开,更让烟火看来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华丽的马车香气洋溢在行驶的路上。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


整个晚上,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找到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站立在灯火零落之处。


赏析: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


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03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赏析:

《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苏味道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洛阳城皇城城门端门的布灯习俗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至唐代已盛极一时。


这首景色诗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佳作。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04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译文:

落日的余晖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我现在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烟雾渐渐地浓郁,笛子还吹奏着《梅花落》的怨曲,究竟谁能知道还有多少春意?正当元宵佳节日暖风和天气,转眼间难道不会有骤降风雨?有人来邀请我参加这般宴会、驾起宝马香车来接被我谢绝。


难以忘怀在汴京繁盛的那段日子,闺门中的妇女多有闲暇游戏,记得特别偏爱正月十五那天,头上戴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还有用美丽的金线撵成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到了如今形象容貌十分憔悴,乱发像风吹雾散也懒得梳理,怕人看见我于是夜间出去。倒不如偷偷地守在帘儿底下,听听外面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


05 《正月十五夜灯》

唐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译文:

门锁都打开了即人都出门了,无数的灯则明则是亮起来了。正月十五的热闹震动了整个京城。很多的宫女一起唱歌跳舞。热闹盛大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赏析:

《正月十五夜灯》,是唐代诗人张祜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本诗描写 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


06 《十五夜观灯》

唐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译文:

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玩乐庆祝,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


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


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

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赏析:

《十五夜观灯》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诗词之一,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人们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尽情歌舞游戏。青年男女在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相互表达爱慕之意。


07 《古蟾宫元宵》

明 王磐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译文:

听元宵,往年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年到处都是叹息的声音,愁也千家,怨也千家。哪里有尘世热闹华丽车马川流不息的样子?身边只有黄昏下的古木寒鸦。寄情于诗酒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赏析:

《古蟾宫·元宵》是明代王磐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描写了往年元宵节的热闹、欢乐气氛,同时又写了写作当年元宵节的冷清,百姓的愁怨。此曲用“今岁”、“往岁”的对比手法, 描写了元宵节冷落的景象。该曲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改变现实的愿望。


08 《上元夜》

唐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译文:

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


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赏析:

《上元夜》是唐代诗人崔液创作的的七绝组诗。诗共六首,描写了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其中第一首“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最著名。


09 《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宋 朱淑真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译文:

弯弯一轮新年新月,妩媚如钩,清凉似玉。天上的月儿如钩似玉,地上的人儿凤纹绣鞋裹着纤纤细足,翡翠般的柳眉似笑还颦。盛装女子头插闹蛾、发嵌雪柳,火树银花,烛龙劲舞,驰骋追逐。这驰骋追逐的盛况,即使三五元宵之夜,也远不如这初六。


赏析:

这首词以对比手法咏初六弯月,重点强调“新年新月”中的两个“新”字。虽然弯曲如一钩寒玉,如小小风鞋,如颦蹙的翠眉,但毕竟是刚刚出现的“新月”,有着美好的未来。元宵节虽然热闹非凡,但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故词人更倾心于初六的弯月。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充分展现出词人的艺术个性。


西西妈:一枚80后不安分媒体人,有一个四岁女宝,爱幻想、爱自由、爱折腾、爱分享、爱唠叨,愿陪你一路前行。




诗词赏读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