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号入座”,是幼儿园小朋友就懂得的基本规则,但是偏偏有人非要表现出自己“特立独行”的一面。
这几日,高铁“霸坐男”刷屏网络,结果,“霸座男”一波未平,“霸座女”又出现了……
视频中,乘务员询问该男子是否喝酒了,男子慢慢悠悠地说“没喝酒”,乘务员追问“那为什么站不起来”,男子拒绝给出原因,并“有气无力”地表示到北京南站也站不起来,需要乘务员帮助,“你弄个轮椅呗”。
该男子表示知道自己这个座位是别人的,但是坚称“我座位在那里她可以去坐啊,谁规定要按号入座?”
沟通无果后,女乘客找来乘务员反映,于是就有了视频中的一幕。最后,她被安排到商务车厢的位置,后来“列车长和乘警过去劝他无果,我就在商务车厢坐到了终点”。
8月22日晚,当事男子孙某也进行了回应:称自己当时态度不太好,现在对自己的行为很后悔,并向女乘客表示道歉。
8月24日,据微博@济南铁路,高铁“霸座”男孙某被处治安罚款200元,并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
波澜又起 “霸坐女”被曝光
8 月 22 日凌晨 T398 列车济宁段,一女子购买无座车票后强占女孩座位,女孩找来乘务人员协调。乘务员查看占座女子的车票,是无座票,一直劝说协调,女子到最后也没有起身。从凌晨四点到六点,买了有座票的女孩在车厢里站了两个小时。
▼戳视频▼
视频来源:北京瞭望
“霸坐”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
近些年,媒体频频曝光“高铁占座”事件。
2015年5月3日,一则名为“高铁无理占座哥”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一名乘客买了一等座的票,却强行坐在商务座上,理由是“我腿放不下!”
乘务员再三解释说,一等座和商务座的票价不同,座位自然不同。但该乘客仍多次强调,一等座的空间狭窄:“我不要价格,我只要回到上海就行了,我哪儿都不去。”
几经劝阻,占座乘客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但仍不满乘务员的态度。
2018年1月5日,由蚌埠南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停站办客时,一名带着孩子的妇女罗某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
面对记者的采访,罗女士不断反问:“我这样做有错吗?”
遇上“霸坐”的应该怎么办
记者就“占座”一事咨询了12306热线。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在高铁上遇见占座现象,可以及时找列车长、乘务员反映,将占座乘客劝离。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中国民航局发布的《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民用航空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将“强占座位、行李架”等扰乱客舱秩序的行为列入“失信黑名单”,公安机关将视情节严重程度,对其实施行政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
不过,12306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尚无具体针对“占座”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
记者查询中国铁路总公司2017年制定的《铁路旅客信用记录管理办法(试行)》得知,目前有7种行为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后,当事人个人身份信息将被铁路部门记录,纳入铁路旅客信用信息记录管理,主要包括:
扰乱铁路站车运输秩序且危及铁路安全、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
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
倒卖车票、制贩假票;
冒用优惠(待)身份证件、使用伪造和无效优惠(待)身份证件购票乘车;
持伪造、过期等无效车票或冒用挂失补车票乘车;
无票乘车、越站(席)乘车且拒不补票;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应予以行政处罚的行为。
“假如只是占座,没有发生严重危害性行为,比如人身伤害,我们也无法采取强制措施。”该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只能忍气吞声? 律师这样解释
车票上座位有排有号,遇到“座霸”,凭什么我要妥协迁就?
针对网友这种疑问,记者咨询了北京德翔律师事务所主任安翔。
安翔表示,列车上是有乘警的,乘警的职责就是维护列车运行的正常秩序,其中也包括了乘客按自己座位号乘车的秩序。
“这种情况下,不能总让受害者自己‘绕八个弯’去维权。”安翔称,乘客将情况反映给乘务员或乘警后,乘警应依据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采取相应强制措施或者处罚。乘警如果消极对待,实际上是一种不作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应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此外,安翔还称,当乘客从铁路部门购买车票后,这就存在着运输合同的法律关系,铁路部门有义务保证乘客得到自己所选择的座位。
“即便有第三人的违法行为,导致乘客无法获得自己选择的座位,这也不能成为铁路部门违约的理由。”安翔称。
人民日报:文明需要积累,很多不文明与无知相伴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拥有了丰裕的物质生活后,人们对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要求,心气高了,容忍度低了,把个别当成主流了。也有人感叹“世风日下”,认为破坏正常秩序的不文明行为,看似小事影响很坏。
虽然角度不同认知有差异,但拥有一个良好社会环境的愿望是共同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文明密切相关,对待“文明问题”不能视而不见、不能简单化处理,寻找有效途径切实改善才是硬道理。
“文明”一词,由来已久,在《易经》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语句。概括地说,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体现为社会的进步状态,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关照着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方式。
具体到每个人,文明则与学识修养、道德水准、品格素质、精神气质相联系。善良、诚信、知礼、守法……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文明鼓励人们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也维护着公众利益与公共秩序。所以它既让人感到亲切,也让人充满敬畏。
就整体而言,实现文明并不容易,因为文明需要积累,要依靠个体的行为表现,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对于个人来说,“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它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自省与渴望,更需要学习与实践。
事实上,很多不文明与无知相伴生。试想,在乘坐飞机高铁时,如果了解了相关安全知识,知道了“为什么”,也许就会多一份克制少一份肆意妄为。“知道”有助于抵消头脑中固有的“想当然”,这不难理解。
而身体力行的践行,才能把心中的善意和令人震撼的道德感化作真实的力量。一句温暖的感谢,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信手拈来的举手之劳……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本身就是一种善行。
也许每一个“我们”,都像小水珠那样微不足道,但文明的长河却正是由一个个“我们”汇集而成。其实,只要你愿意,做到“文明”,也没有那么难。
规则就是底线
向不文明行为说“不”
来源:青春湖北(ID:qingchunhubei),综合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人民日报微信(ID:rmrbwx)、微博@共青团中央、@新华网、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新华网、东方网、齐鲁晚报、扬子晚报、梨视频等